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物种日历·芒种︱芒麦平百井,闲乘列千肆
2022-06-06 09:28:00  作者:燕钰 强慧娟  
1
听新闻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

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芒种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仲夏的开始。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江苏自此进入梅雨。

南插秧、北收麦,绿树晚凉鸠语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节气,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写照。

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芒种”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清代学者陈三谟的《岁序总考》解释:“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言有芒之谷此时皆可稼种,故谓之芒种,乃五月之节气也!”也就是说,芒是草顶端的针状物,这个时候,这种谷物就可以播种了。

“遥峦相压叠,颓绿愁堕地。芒麦平百井,闲乘列千肆。”唐代诗人李贺描写自己家乡昌谷五月农田夏景。层峦叠嶂的湖光山色都比不过田间作物成熟的美景。麦田里成熟的麦子随风摇曳,茁壮丰盛,一派丰收的景象跃然纸上。

农事耕种以“芒种”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在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芒种到来标示着又一轮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芒种节气,我国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江南地区进入梅雨,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在诗中描述了梅雨季节天气骤冷,单薄衣衫无法御寒,窗外雨水连绵,屋内香炉袅袅生烟的生活景象。

芒种过后,阴雨连绵,南宋诗人陆游在诗中写“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芒种时节刚过,雨季就及时到来。绿树浓荫清快凉爽,斑鸠声声鸣叫,燕子画梁飞舞。清新脱俗,自然隽永的夏日田园景象缓缓展现眼前。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芒种,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螳螂生。螳螂为螳螂目昆虫,世界已知2200多种,中国已记载9科46属147种。

南通市环保公益联合会副会长居卫东介绍,江苏常见的有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中华怪螳等种类。螳螂成虫与幼虫均为捕食性,以其他昆虫及小动物为食,通常以卵越冬。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芒种前后小螳螂从卵块中孵化出来,比其他昆虫晚出些日子,这样小螳螂一出世就有虫子吃了。

二候鵙始鸣。鵙,是伯劳的古称,为伯劳科伯劳属鸟类。性凶猛,不仅善于捕食昆虫,也能捕杀小鸟、蛙和啮齿类。江苏常见的不仅有留鸟棕背伯劳,还有夏天在这里繁殖的虎纹伯劳、红尾伯劳,冬天越冬的牛头伯劳、楔尾伯劳。

居卫东介绍,芒种前后,伯劳进入繁殖期。伯劳领域性强,特别是繁殖期间,常常站在树顶端枝头高声鸣叫,竭力保护它们的觅食领域,为保卫自己的领域而驱赶入侵者。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也称百舌,是乌鸫的古称。作为典型的鸣禽,乌鸫的鸣声非常多变,善于模仿其他鸟的叫声,甚至环境里的其他声音(如汽笛声、口哨声等),因此得名“百舌鸟”。

在江苏,乌鸫是最常见的留鸟之一。每年4月,乌鸫开始繁殖,到芒种前后变得低调起来,不再用鸣叫来取悦异性和宣示主权,鸣叫也容易暴露自己的巢穴和幼鸟。这时,一旦发现有危害鸟窝的动物(包括人类),它就化身愤怒的小鸟,直接冲上去,或抓或啄,甚至“扔便便炸弹”。

送花神、煮青梅、吃君踏菜

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

曹雪芹在《红楼梦》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描绘了大户人家在芒种节气为花神饯行的热闹、盛大场面。

江浙沪闽一带有芒种吃君踏菜的习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季节性蔬菜,又叫软菜。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兵入侵中原,康王赵构为了逃避金兵,从杭州市落难至宁波。金兵尾随而来,落荒而逃的他途经一片菜地,把蔬菜踩得面目全非。当晚一场春雨过后,田里被踩踏过的蔬菜第二天竟恢复原貌,郁郁葱葱。于是,民间就把这种蔬菜称为“君踏”,意思是“君王踩踏过的蔬菜”。在芒种前后吃君踏,除了尝鲜、清热解毒,也寄托了一种祈福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煮酒青梅次第尝,啼莺乳燕占年光。”陆游在《初夏闲居》中描述了品尝青梅煮酒的美好悠闲时光。食青梅的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夏朝。《三国演义》时“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流传至今。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作为应季美食难以保存,再加上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煮制成为古人最常见的加工方式,并流传至今。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燕钰 强慧娟

标签:
责编:强慧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