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物种日历·立夏 | 薰风带夏来,万物并秀
2022-05-05 09:22:00  
1
听新闻

《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

唐·元稹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七,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交节。《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二十四节气中,四季交替的节点被命名为“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周髀算经》云:“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起,万物繁茂。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迎夏之首,末春之垂”,立夏,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和夏季的到来。“燕子衔春去,薰风带夏来。”柔和的春风即将被扑面的热风所代替,百花齐放的多彩春光就要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夏绿。“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陆游曾在初夏时节有感而发,留下多篇诗作。“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春花落尽,绿意渐稠,槐柳之荫蓊蓊郁郁,暑气还没被点燃,薄汗已轻透单衣。“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春天萌发的新绿肆意生长,到了季节交替之时,最易困倦,卧在炉旁,窗外的绿荫里透出白日渐长的娴静。“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水鸟掠过水面,草深处传来夏蛙低鸣,低调地“唱”响初夏前奏曲。

朱葵《晴夏渔乡》

在画家朱葵的笔下,晴夏也是绿意满目,野趣横生。民居农舍、渔篓船只错落在绿树碧水之间,晨雾中景物倒映在河面,成群的水鸟在水面上方盘旋,叫声打破了村庄的静谧。

立夏,标志着万物进入旺季生长期。立夏后,日照增加,各地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有“立夏看夏”一说。

立夏麦吐芒,“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谷子立了夏,生长靠锄把”等农谚都点明了立夏与小麦的生长息息相关。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专家解读:高温潮湿,土壤生物开始活跃

立夏,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刘宏毅介绍,立夏时节,天气炎热,雨水增多,土壤湿润增加,给了虫子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一候蝼蝈鸣。“蝼蝈之形最难相,牙长腿短头尖亮。尾豁过肩三二分,正是雌头拖肚样。”宋代诗人贾似道在《论蝼蝈形》中这样描述。

蝼蝈,又称蝼蛄。“蝼蛄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和腐殖质多的壤土货砂壤土中,一般在地表下150~200 mm钻隧道,春秋两季特别活跃,咬食播下的种子或靠近地面的嫩茎,是重要的土壤害虫。”刘宏毅表示,蝼蛄以夜间和清晨活动最盛,从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蝼蛄开始活动。江苏以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两种蝼蛄品种为主。

除了蝼蛄外,也有人认为“蝼蝈”指的是褐色夏蛙。不论是会咕咕叫的蝼蛄,还是蛙鸣不断的夏蛙,夏天都有声有色地拉开序幕。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蚯蚓在泥穴,出缩常似盈。”刘宏毅介绍,土壤湿润,性成熟蚯蚓个体增多,蚓茧也随之增多,大量的蚯蚓在泥土中钻进钻出。蚯蚓频繁的活动,无形之中也成了农业耕作天然的松土器。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砌成佛果黄金塔,缕以王瓜白雪丝。”王瓜是一种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葫芦科藤本植物,在江苏多地均有种植,于立夏时节开始生长,成熟时呈橙红色。王瓜的果实、种子、根均可供药用,有清热、生津的功效,可解夏热。

称人,滚夏,尝三鲜

立夏节气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岁月变迁中,各地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节气民俗,常见的有称人、斗蛋、尝新等。

“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称人是立夏日的传统习俗。过去,一般会在空地上架起一杆大木秤,在秤钩上挂一把椅子称体重。称重时,还要配以吉祥语,如称老人时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孩子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清人顾禄《清嘉录》中记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苏州一带的人们认为,立夏称人可以用来观察从夏到秋的身体变化,以保持健康。

立夏始,酷暑至,许多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倦怠等苦夏症状。因此,立夏日也有不少习俗以缓解苦夏为目的。

正所谓“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立夏,长辈会将煮好的蛋装入五彩丝线编成的蛋套中,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五彩线也有消灾祈福、消暑祛病的寓意。在江南的一些方言中,“滚”与“混”发音类似,这一习俗也被称为“滚夏”,寓意孩子可以无病无灾地“滚”(意即“混”)过一个夏天。

立夏时,豌豆上市,不少地方会做豌豆糕。《金陵岁时记》中记载:“立夏,使小孩骑坐门槛,啖豌豆糕,谓之不疰夏。”在南京一带,立夏时,孩子要骑坐在门槛上吃豌豆糕,可以保证不得疰夏之症。

乌米饭也是江南一带立夏必吃的食物之一。用南烛(又称乌树)叶搓碎后的汁水浸染糯米制成乌饭,撒上白糖,入口甘甜。夏季蚊子开始出动,乌蚊子如米粒大小,叮咬人后,皮肤会奇痒无比。“吃了乌米饭,乌蚊子不来咬”,乌饭防乌蚊的民俗也这么被流传下来。

至立夏,蔬菜瓜果等时鲜上市,“尝新”成为节气的另一趣味。

“立夏尝三新”。“三新”也称“三鲜”,有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之分。南京一带以螺蛳、河虾、鲥鱼为水三鲜,苋菜、蚕豆、豌豆糕为地三鲜,樱桃、青梅、香椿芽为树三鲜。苏州一带地三鲜为蚕豆、蒜苗、苋菜,水三鲜为鲥鱼、刀鱼和河豚。无锡一带的人认为地三鲜为蚕豆、苋菜和黄瓜,树三鲜为樱桃、枇杷和杏子,而水三鲜为海蛳、河豚和鲥鱼。在太湖流域,立夏“三鲜”则为蚕豆、竹笋、青梅。“俗于立夏日啖青梅,云令人终岁神清不惛睡。”当梅子由青泛黄之时,便将迎来绵绵的梅雨时节。

图源:e观藏·每日一美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5):朱葵《晴夏渔乡》

参考资料:《二十四节气志》《二十四节气》《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知识》《二十四节气在江南》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徐春晖 徐羽蝶 桑屹峰(见习)

标签:
责编:徐春晖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