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江苏省黄海农场:践行“一线工作法” 吹响育秧“集结号”
2024-05-23 14: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23日盐城讯 5月10日以来,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第十二生产区以提升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作为检验一线工作成效的“度量尺”,全体管理人员投入生产一线,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全面开展水稻基质育秧工作,聚力提升现代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吹响水稻育秧“集结号”。

一线落实,躬下身子干实事。五月初夏,阳光热情似火,在黄海分公司第十二产区56大队的水稻育秧现场,两条育秧流水线马力全开,22名管理人员合理分布。随着水稻育秧播种机连续作业,大家分工协作,有的将空秧盘有序摆放,有的扛起一袋袋育秧基质加入底土箱,有的检查水稻种子的落谷质量,有的一锹一锹将盖土铲进覆土箱里,不一会儿,一个个标准的秧盘有序下了“流水线”。

“我们生产区管理人员分工协作、精细管理,认真抓好每一道工序。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六点,两条育秧流水线一天可以落谷12000盘左右,能够满足约200亩水稻种植用苗,我们生产区计划育秧3100亩,目前已经完成2700亩。”十二生产区负责人程农兵介绍。

一线决策,巧生妙计效率高。以前运输秧盘采用人工搬运,费时费力。十二生产区巧用废弃木工模板,铺在秧亩田中,形成一道道田间小道,采用双轮推车制成简易叉车,保留足够的空隙,通风保温,真正实现了省时、省力的智能化育秧。秧盘集中堆放在场头或秧亩田中进行暗化处理,待暗化结束,进行集中摆盘,并采用微喷旱育秧技术进行喷淋旱育。

一线导向,科技赋能精细化。黄海分公司大面积示范应用机插水稻微喷旱育技术,十二生产区管理人员拉着黑色微喷管道,将其整齐划一地铺设到秧田、场头,把经过暗化处理的秧盘摆放到管道之间,确保每一盘秧苗都能喷到足够的水分。

“今年我们采用水稻基质育秧和微喷旱育相结合的方式育秧,和传统营养土育秧相比,经过发酵、腐熟、碳化处理的秸秆基质具有营养均衡、透气性好、吸水能力强的优点,而且病菌、虫卵少,可以培育出根系健壮、叶色嫩绿、无病虫害的优质秧苗。今年的育秧工作,我们生产区预计节省亩成本15-20元。”十二生产区技术员李兆阳自豪地说道。

见苗三分喜,秧好一半禾。水稻秧苗已经陆续破土展叶,下一步,十二生产区将抓好后期水稻秧田管理工作,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控好肥水,防好病虫害,为机插秧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朱清)

标签:水稻;生产;基质
责编:季昱希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