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6日盐城讯 当夕阳落到西山背后,晚霞也收起了她的最后一抹余晖,天空中开始点缀小星星的时候,盐城市射阳县四明镇23个农家书屋也迎来了众多前来看书的人。虽说眼下是寒冬时节,室外寒气逼人,却丝毫阻挡不住村民们的读书热情。农闲了、夜长了,村民纷纷来到农家书屋打卡“充电”,读书看报,查找农业科技资料、致富信息等,为来年增收致富做好准备。
夜幕降临前,图书管理员就来到农家书屋,打开空调,烧好茶,整理好书刊,做好“开张”的准备。读者们陆续来到温暖的农家书屋,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白开水,翻开书本,开启书香四溢的夜间生活。有的在聚精会神地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的将自己需要的内容拍摄存在手机里,有的还随身带着纸和笔,仔细记录着相关知识,还有的村民直接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借阅回家中阅读。夜深人静的农家书屋已成为四明镇农民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温馨港湾。
农家书屋一般都在50-100平方米左右,虽说不大,但摆放的书籍可不少,内容涵盖政治、文化、科技、少儿等,采取“定期更新、不断添置”的措施,每年会对书籍进行更新流转,满足了各年龄段村民的阅读需要。
“李大爷,你看,这本书上讲,大棚西葫芦定苗后,要立即浇一次缓苗水,白天适当通风利于缓苗炼苗……”塘东村村民吴峰看到大棚西葫芦温湿度的控制办法后,一下子“开了窍”,压着声音,立即把书分享给“同桌”的村民李大爷共同学习。
“哦,怪不得,咱以前浇过水后,老是忘记通风。”李大爷仔细看了后,认真反思以前的种植误区。吴峰和李大爷都是种植蔬菜专业户。在这宁静的深夜里,在这鸦雀无声的乡村农家书屋,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为真正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四明镇通过公开招考,择优聘用23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对他们定期集中培训,使其掌握图书的保管、造册、借阅、登记等技能,制定了《管理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并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为农家书屋管理员戴上“紧箍咒”。
在农家书屋不仅可以学到种养殖技术、法律法规,提高知识水平,还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李尖村的“半亩地”经济、开明村“芯谷里”万顷良田、通洋港千亩日光反季节大棚等,都是群众在农家书屋里想出来的“金点子”。
该镇宣传委员陈正说,白天农民忙于生产生活,四明镇就以农家书屋为“夜校”阵地,常年开展科技下乡、农技讲座、现场培训,聆听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知识讲座,达到了让农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的目的,不少农民在农家书屋里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农家书屋就像一块磁石,把村民都凝聚在了一起,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文化粮仓”。(陈正 张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