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9日盐城讯 抢抓数改新机遇,绘就共富新图景。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新时代建设共富乡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盐城市滨海县坚持将数字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充分结合,通过夯实数字基建、开发数字应用、激活数字动能等方式,聚焦“三农”服务需求,锻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有效打通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全面推进乡村共富、农民增收,一幅“看得见美景、望得见幸福、留得住乡愁”的共富美景正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数智结合 夯实产业促发展
“叮铃铃……”滨海县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可视化大屏亮起。原来这是滨淮镇村民刘成通过手机App“一键呼叫”功能联系后台运营中心,希望帮其配送3袋复合肥料。“好的,请稍等,立刻为您配送。”后台工作人员记录下农户需求后,将该订单推送至村级线下网点。不到一个小时,刘成就在地头收到了订购的肥料。
据了解,滨淮镇线下服务网点可为农户提供田间农技、肥料供应、农药零差价集中供应等服务,村民可通过手机App申报及自行购买;不会操作的村民可通过一键呼叫功能,与县、镇、村服务平台联系完成申报购买,像打电话一样方便。“以前买肥料都是农户跑到店里买,现在通过手机下单配送,大大节约了农户采购成本。”滨海县农业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农业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近日气温回升快,请加强棚内管理,谨防幼苗植株萎蔫干枯。”滨海县朗坤农科园智能温室的生产管理员李三子打开手机,认真查看这条智能温室管理预警。“我们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制定温室种植管理模型,结合智能温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精准推送棚内管理信息。”李三子介绍说,“过去大棚生产全凭经验,现在只要打开‘滨农云’APP就可以轻松掌握棚内的情况,可谓一机在手,高产无忧。”
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3年,滨海县被列入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创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三四五“滨海模式”被纳入2022年全国供销总社典型案例。走进“滨农云”大数据中心运营中心,一排排高标准智能温室映入眼帘,工作人员陈涛正在操作着电脑,“我们制定统一技术标准、数据格式规范、平台接入端口,让这个全县农业农村的‘智慧大脑’中枢实现3000多个社会化服务联盟主体云上对接。”
数字惠农 打通渠道聚合力
“可别小看这包装袋上的追溯码,它不仅是专属身份标识,同时也是水稻从种子到餐桌全过程生长周期的信息窗口。扫一下码,就能查看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图片视频及农事记录,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滨海县五汛镇水稻种植大户李超指着“丰汛良田”品牌大米包装袋上的追溯码说。作为全县粮食重要产区,五汛镇积极实施农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实现了种植全程数字化监管,既提升了品牌附加值,又助力了农民增收。
滨海县农业园区的苗乐农业科技公司育苗大棚内,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我们采用精密播种流水线、嫁接机器人、水肥一体化设备、自走式喷灌机等国内先进设备,年可培育各类瓜果蔬菜苗1.2亿株,保障10万亩地用苗,是目前全省单体育苗量最大、育苗方式最全的种苗繁育基地。”公司负责人苗沛说,“整个项目可提供固定用工岗位40个以上、季节性用工每天可达100余人,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本地翠冠梨5斤29.9元、本地黄桃50元礼盒装、大番茄一篮五斤18元……”在滨海县农批市场直播电商孵化基地交易展示屏上,农产品线上交易时间、产品名称、销售平台、销售额等数据一目了然。依托“滨农云”信息平台,一笔笔订单顺利完成交易。为解决农产品线上销售难题,滨海县将农业数字化覆盖到农产品销售环节,创新开发人、货、场“一品一景”特色应用场景,一站式解决了农户客源少、开店难、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滨海哪种农产品销量好,哪个农场受人喜欢,通过数据都能知道,‘滨鲜达’小程序上都是本地直采的商品。”滨海县农批市场直播电商孵化基地负责人吴佛懂介绍说,农业数字化发展为农户打通了产销一体化渠道,不仅鼓起农户钱袋子,也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刚采摘的“滨鲜四海”品牌农产品。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数字”带来了全新改变,既实现了“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也让农产品搭乘“数字快车”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据悉,今年“三夏”期间,该县通过数字农服供销平台供应各类化肥总量约5万吨,占全县用肥总量的68%,农药供应总量约135吨,总额约620万元,数字化赋能使农业种植管理成本减少约25%,人力成本减少了32%,每亩节本增收180元左右,真正做到为农业增效、为乡村赋能、为农民谋利。
智慧强村 延伸服务惠万户
“003号电线杆倾斜!”收到上报消息后,网格员小夏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情况,联系人员现场维修,妥善解决了隐患。“小小二维码,现在成了村庄大管家。以前村里公共设施坏了,不知道跟谁反映,也不知道啥时能修好,现在只要看到垃圾桶没及时清运、路灯不亮、公路坑洼,打开App随手拍照上传,就能得到及时整改,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小夏打开管护App说。
近年来,盐城市滨海县以解决“重建轻管”为突破口,以天场镇为试点镇,以秉义村为试点村,搭建起服务公众的信息化桥梁,让居民成为需求诉求的“发现者”,让“社区治理”变为“全民治理”,实现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目前,随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工作的推动,该县已接入4个村的数据,待接入数据11个村,同时建立了14个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点。
“之前下沉到村里的力量单一,下发通知或政策主要通过微信群,有的小组有几个群,一条信息就要发几遍,而且信息繁多,对于和自身关系不大的通知,大家也不是太关心,现在有了管护App,实现村务情况一键告知,群众诉求即接即办。”滨海县天场镇秉义村党总支书记徐善祥表示,数字化的工作方式让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农民“安居”“安心”能更加有效增强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滨海县积极探索“大数据+智能管护”模式,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平台,振兴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催生更多的滨海人返乡创业、回乡就业。“我们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积极搭建平台,增强治理能力,促进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滨海县委常委、副县长仇飞的话语落地有声、铿锵有力。(张中 盛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