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2021年以来全市转外就医人数靠前的病种,邀请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知名医院300名以上专家及其团队来盐城市医院坐诊、查房、手术指导和带教等,带队伍、强技术、惠民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每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明确一名‘爱心守护人’,建立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每月上门探访交流一小时,动态监测儿童成长状况……”记者获悉,刚刚票决产生的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聚焦百姓身边事,抓重点补短板,更注重内涵提升。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编排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形成候选项目11类23个,最后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提交市人代会票决最终产生2023年20件民生实事项目。
健康惠民
推动医疗机构内涵提升
“不难发现,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注重强基础、提内涵。在做好医疗、教育、住房等基础工作之上,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比如邀请外地知名医院专家来盐、爱心守护等项目,从小切口上体现了民生实事工程功能内涵的大提升。”近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编排经历了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各方参与科学论证、专题审议研究筛选等环节,坚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家门口”看名医,比过去更方便。自去年10月起,全市各医院来盐城专家坐诊信息在“盐城发布”等平台上都能查到,此举深受群众好评。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不断强化对外交流合作,邀请上海、南京等地名院名家来盐城坐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让盐阜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今后,这些活动将继续常态化开展,并提高专家来盐城频次。
去年11月13日,盐城籍上海知名专家19人来到亭湖区人民医院,这场“博士家乡行”大型义诊活动为更多患者送去温暖。71岁的许大爷曾是心血管专家杨兵教授的患者,得知当天杨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来盐城义诊,清晨5点半便赶来。据悉,“上海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杨兵教授工作室”“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周激波教授工作室”“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徐斌教授工作室”“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祝联教授工作室”“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沈龙祥博士工作室”等5家名医工作室落户亭湖区人民医院,这不仅为患者带来高水准的医疗救治,也全面提升了该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南京鼓楼医院盐城分院成立后,根据盐城患者的实际情况,去年11月我们开设了盐城地区首个肺结节专病门诊。”该院党委书记、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苗立云介绍,他们着力为患者提供肺结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站式诊疗服务。南京鼓楼医院胸外科专家史敏科主任等,多次专程从南京赶到盐城为患者主刀手术。“医术精湛,术后恢复很好,复查也方便!不出盐城就能拥有顶尖省级医疗资源,极大方便了咱们盐城患者!”去年11月27日在这里接受手术治疗的施某感慨。
接下来,盐城市将继续邀请北京上海等地的医疗专家来盐开展高发病诊治服务。不断巩固近年来院际协作和名医工作室建设成效,通过常态化开展手术带教、会诊查房、远程教学和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加快专科能力建设,探索一对一“名医”带教模式,全面提升科室带头人和骨干人才能力。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队伍建设,依托合作载体特别是外地各位专家大咖,优选精选医疗骨干、年轻医生跟班,着力打造一批行业全领域、专业全覆盖、梯队全结构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023年,盐城市将继续推进健康盐城建设。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做好重点人群防护,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三级公立医院能力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设市老年康复医院。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提标升级二级中医院,推进市中医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
爱心守护
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盐城市始终将“一老一幼”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当下盐城市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实施了“五个一”幸福养老工程,打造“盐年益寿”服务品牌,为“一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切实解决了老年群体急难愁盼的问题。2023年在继续巩固养老服务成果的基础上,将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纳入市民生实事工程。
目前,盐城市未成年户籍人口数为132.5万人,其中困境儿童53458人,留守儿童15261人,是省内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地级市。近年来,盐城市已经建立起城乡一体化、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困境儿童生活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在做好物质保障的同时,盐城市依托265个未成年人保护站(关爱之家),为当地困境、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艺术教育、红色宣讲等多种服务,取得一定成效,深受群众的欢迎。
为进一步丰富儿童关爱方式和举措,提升儿童关爱质效,2023年盐城市设立以“爱心守护、成长引路、牵手筑梦”为主题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工程。整个工程将实施5件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其中,“爱心守护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每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明确一名“爱心守护人”。建立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每月上门探访交流1小时,动态监测儿童成长状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筑起心灵家园。
“成长引路项目”依托未成年人保护站(关爱之家),每个县(市、区)选择两个站点,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开展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红色宣讲员”“象棋少年班”“小小绘画家”培训及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缓解家长照护困难,拓展儿童视野,培养儿童兴趣爱好,激发儿童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牵手筑梦项目”则围绕帮助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开展,全市建设260个“梦想小屋”,提升儿童幸福感、获得感。“梦想小屋”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建设标准,对儿童原有居住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施工改造顶面、墙面、地面,定制配备床、衣柜、学习桌、台灯、窗帘、小书柜等,改善儿童居住环境。
新建、改建11个未成年人保护站(关爱之家)。东台市、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滨海县、响水县、大丰区、盐都区、亭湖区各新建或改建1个未成年人保护站(关爱之家),盐南高新区新建或改建2个。未成年人保护站(关爱之家)通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未成年人提供儿童成长类、家庭支持类、社会倡导类、服务支持类等专业服务,并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的政策宣讲、入户走访、信息摸排、风险评估等工作。推进儿童“关爱之家”服务功能与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能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专业化、精准化水平。
实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基地提升项目”,将市未保中心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施,提升未成年人保护硬件水平,健全服务功能,提升关爱服务能力。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更好地履行临时监护责任,组织指导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业务培训。
“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工程是盐城市加强‘一老一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关爱帮扶举措的进一步落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处长徐梅告诉记者,该保护体系重在“主动发现”。一方面,它为全市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提供常态化、多样化、精准化关爱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加快构建“覆盖到边、监护到位、关爱到人”的未成年人动态保护网络,不断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能力水平,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倩 李林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