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1日盐城讯 今年以来,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动摇,锚定“沿海争先”总目标,持续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完成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12个、市“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领军人才项目10个、新建研发中心1家、引进“名校优生”31名、招引专技人才约270名。
人才是提升产业发展质态的关键因素。随着智改数转、专精特新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亟需进行技术、工艺升级,对中高端人才需求正在逐步增加。园区职工人数从2019年的5500人上升到2022年的15000多人,其中技术型人才占比从2019年的不足10%上升到了20%。该区预计2022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225亿元,到“十四五”末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500亿元,年均增长25.7%,随着经济总量的急速增长,按照职工人数占比,还需2万名职工,其中高层次人才1200人、研发人员500人。
为有效解决“人才短板”问题,该区突出穿针引线,打好人才招引“组合拳”。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现代化理念谋划“引育用留”工作,切实提高开发区人才的承载能级。建立对接“直通车”。引导吕巷、云一机、瑞与祺等企业将研发中心搬至滨海,鼓励企业年内多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超250名;加大校企对接力度,开设企业紧缺工种合作专班,确保全年定向、委培专技人才超3000人。强化政策“硬支撑”。依托“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实践“关系在国企、服务在民企”的引才模式,确保全年向民企输送“名校优生”超25人。用好“工资待遇、空余编制、培训培养”等激励政策,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实现配套“全覆盖”。突出硬件达标、软件暖心,提速推进1100套人才公寓、4050亩“2.5产业带”、50亩邻里中心建设,让广大人才乐居无忧;通过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举办联谊活动等方法,全身心为在滨人才提供服务。
持续激发活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建设科创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构建创新生态。建优平台强创新。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市场化运营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深入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提供精准化人才、专利等供需信息匹配,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育强主体促创新。深度挖掘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模式,做好辅导工作,2023年争创高企、瞪羚企业分别超10家、3家。融合数字助创新。以“智改数转”为主攻方向,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模式创新,滚动推进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个以上,积极开展“企业上云”工程,新创“企业上云”项目超10个,新增星级上云企业超5家。
下一步,滨海经济开发区将坚决扛起全县人才发展“主阵地”“排头兵”使命担当,全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人才中心,为滨海“换道超越、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王显 姜艾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