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21日盐城讯 10月20日,盐城市响水县双港镇种植大户李桂华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稻穗硕长,谷粒饱满,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我们这片水稻栽种南粳5718品种,我一点化肥都没施,用的全部是养殖粪便发酵后形成的肥水,给我省了不少钱呢。”李桂华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水稻长势比往年都好,每个穗子的粒子数比往年多了近二十个,估计一亩地增加一百斤没有问题。”
人靠五谷养,田靠粪土长。说起肥水的好处,附近村民七嘴八舌聊起来:“用了肥水以后基本不用化肥,一亩地省下350元肥料钱。”“土地变得又松又肥,一亩水稻能涨一百斤。”
同样,在小尖镇小广村浅水藕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藕田里清除杂草,全力保障浅水藕的丰产丰收。种植户许海更是喜上眉梢:“我们今年浅水藕什么农药都没有打,都是用附近猪场的肥水,品质还是蛮好的,口感也不错,估计每亩能增产20%。”
水稻、浅水藕高产高质的绿色生产,得益于响水县开展畜禽养殖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通过绿色种养农业模式,将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农田灌溉系统相结合,使“粪污”变“粪肥”,成为绿色农业的“黄金”肥料,让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也为畜禽养殖行业解决粪污治理难题提供新路径。
“响水县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每年生猪饲养量在80万头,家禽饲养量在700万羽,牛羊饲养量在7万头(只),年产生畜禽粪污约为50万吨。”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力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畜禽养殖业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此,响水县创新探索一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就地就近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蹚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养殖“双促进、同发展”之路,擦亮农业生态发展底色,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
畜禽粪污的“污”与“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宝库”。对此,响水温氏公司尚圩养殖小区负责人曾善成深有体会:“以前猪粪直接丢弃,污染环境不说,气味还难闻。现在有了固液分离机,干的做成有机肥,水肥则通过还田管道直接输送到氧化塘,经氧化过后再还田,几乎闻不到什么味道。这不仅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还能有一定的收益。”
据悉,响水已与43家万头猪场和5家规模禽场签订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委托协议,建设畜禽养殖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一个,消纳粪污20.8万立方米,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4200吨。目前,该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做大做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产业,把水稻和浅水藕等作物残留物作为饲料或者肥料,形成种植和养殖循环,实现绿色生产。”响水县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站推广研究员孙茂超说。(蒋大勇 叶珊珊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