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推动城镇绿色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2-08-22 11:59: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1
听新闻

“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成为新时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随着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城镇也成为资源能源集中消耗和污染物聚集产生的区域,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和高消耗高碳排放压力。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寻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三项举措,实现城镇生活生产生态“三圈”绿色增长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绿色发展,进而构建全市新型城镇化更高质量的新发展格局。

倡导绿色理念,构建城镇低碳节俭型“生活圈”

绿色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通全局、管根本、护长远,为破解新型城镇化发展难题提供思想源泉。绘制绿色规划,统筹城镇布局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制定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生态绿线等“底线”规划,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排好“双碳”目标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扩大“一小时生活圈”,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河海联运,促进主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联动、错位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建设精致的绿色城镇。

弘扬绿色文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以绿色文化作品感染人、影响人、引导人,挖掘提炼绿色经典元素、绿色文化标识,加大热点环境问题追踪、节能减排相关措施报道,从意识、知识、态度与价值观、行为等层面加强绿色文化宣传教育,把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植根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心中,推动引导干部群众打开视野、开阔眼界、转换视角,自觉建设绿色城镇,实现绿色发展。

提倡绿色生活。以政府绿色管理和服务为先导,推动远程办公、无纸化办公、智能楼宇、智能运输和产品非物质化,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行动,评比表彰“双碳”达标示范区县、示范村镇、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倡导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生活方式,推广消费生态产品、绿色产品,鼓励垃圾分类、节能环保、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实现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居民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着力构建城镇低碳节俭型“生活圈”。

优化绿色产业,构建城镇低碳循环型“生产圈”

绿色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城镇化品质。

加强绿色治理。强化生态环境综合管控,健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环境监督体系,健全完善智慧能源管理、智慧环境监测,强化多污染物区域协同控制、协同治理,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从严遏制发展“两高”项目、从实抓好能耗“双控”工作,探索实行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积极引导电力行业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有机统一。

创新绿色科技。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节能减排效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降碳减碳领域创新应用,围绕碳中和打造一批技术创新中心、高端智库战略中心、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传播平台,集中优势资源攻关突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离激元人工光合、微矿分离等绿色低碳“卡脖子”技术,抓住储能技术这个新能源产业革命核心,加快研发抽水储能、电池储能、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让绿色科技始终走在循环创新发展路上。

培育绿色产业。坚持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态旅游、新型环保等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生态利用型和环境治理型产业,实施余热余压回收、中水回用、废渣资源化等改造工程,提升废弃资源和能源回收循环再利用效率,深入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循环型组合,推动石化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确保氢能、风能、光伏、地热、余热等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构建城镇低碳循环型“生产圈”。

打造绿色空间,构建城镇低碳宜居型“生态圈”

以绿色为普遍形态培植绿色空间,是新型城镇化点睛之笔,赋予城镇生机和活力。

推行绿色建设。以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及商业便利化改造为抓手,以推进城北地区改造,推动南海未来城、大洋湾等城市组团建设为契机,以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为切入点,规范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实行建筑节能,深入挖掘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加快建湖整县屋顶光伏创建示范县试点步伐,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经验成果在全市有序推开,大力发展分布式太阳能、风能,大幅提高光伏发电和风电在城镇用电中比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用电体系。

厚植绿色底蕴。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最大限度保护已有绿地湿地,依托现有水系脉络、沿海滩涂、世遗湿地等独特风光,深入实施生态廊道、沿河景观带、绿色游憩空间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巩固拓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完善林业碳汇体系、筑牢城镇绿色屏障,做大生态“绿色蛋糕”、提高社会“绿色福利”,让黄海湿地生态优势发挥作用和价值,转化为发展优势,产生“1+1>2”的效益。

提升绿色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和消防设施等综合建设,建立与城镇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打造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一体化模式,充分吸纳“多中心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先进经验,开展城镇增景增绿,推进生态修复修补,塑造特色风景风貌,稳固蓝绿相依、海城相融的生态格局,着力构建城镇低碳宜居型“生态圈”。

标签:
责编:吴冠文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