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前期投产天合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建设良好诚信记录,只用10天,通过审批材料承诺及部门联合会商,我们就拿到了桩基施工告知书,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开工时间提前了至少两个月。”看着远超预期的建设进度,项目现场负责人戎万全感慨万千。
通过审批材料承诺及部门联合会商,只用10天时间,项目方就拿到了桩基施工告知书,实现“拿地即开工”。这是盐城经开区探索实施“承诺+审验”信用承诺制改革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该区聚焦重大产业项目审批流程繁、堵点多、周期长等共性难题,持续探索实施“承诺+审验”信用承诺制改革省级试点,率先打造出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督有效约束”为核心的治理新路,累计有21个重大项目成功运用改革成果,常态化实现“拿地即开工”。
坚持“风险可控、审管高效”导向,该区借鉴国家自贸区改革经验,明确实施信用承诺制改革的准入规则,将新能源汽车、光电光伏、电子信息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类强链补链项目,优先纳入改革范围,构建审批服务“快车道”。
变串联为并联,推行集成服务。该区通过“企业信用承诺、部门联合预审、核发备案文书、实行联合验收”四个步骤,提请会商材料减少60%。融承诺于审批,采用格式化企业承诺文本,替代或容缺审批类材料或文书,减省“编、报、评、批”环节,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平均缩减三分之二以上,用地稳定项目全程不超过13个工作日,大幅压减项目投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按照企业承诺事项清单,该区开展部门联动式监管,精准把控项目开工、工程建设、竣工验收、投产运管等关键节点,持续跟踪服务,确保合规建设。根据项目特点、风险等级、形象进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智慧监管平台、专业现场核查等手段,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建筑立面、绿色理念、阶段验收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核查。
完善信用信息,将投资企业履信备案执行情况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实现监管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实施失信惩戒,依托项目“红黄蓝”监测系统,实行“一企一码”全程跟踪,如验收不合格一律不得投产,分期项目两年内不得申请承诺审批并列入重点监管,按情节实行相关行业和市场禁入;加强守信激励,推动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守信主体在地块招商、奖补兑现、评先评优、金融支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激励,强化投资主体守信践诺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