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市十佳科技标兵”徐桂中:潜心“泥土”研究做出大文章
2022-08-01 12:29: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1
听新闻

他的实验很多在“脏乱差”的环境下进行,他专注流态泥科研近十年,取得众多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盐城工学院徐桂中博士,潜心“泥土”研究做出大文章。近日,他被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评为2022年度“盐城市十佳科技标兵”。

2013年6月,徐桂中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来到盐城工学院,选择流态泥方面的研究。他从流态泥的沉积、压缩、排水特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建立预测方法,并用稻麦等原生态柔性秸秆制作排水体,代替塑料排水板,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徐桂中举例说,在河道疏浚、污水处理等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淤泥。如何处置这些占地面积大、含水率高的淤泥,把淤泥中的水“挤”出来,还不造成新的污染、不影响土地的回耕,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也是他研究内容之一。

早在2014年,徐桂中结合自身岩土工程专业背景,将科研方向定位为“废弃泥的生态处置”。结合地方秸秆处置难的实际,在国内率先探索运用秸秆改良废弃泥的生态处理技术,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身为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徐桂中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很大,很多实验只能放在节假日或晚上。“我一直要求自己,多到建设一线现场,多看、多学、多了解、多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好学生。”

从实际中寻找工程问题,提炼成科学问题,成为徐桂中可贵的坚持。他的很多实验在施工现场进行,身处建筑工地,撸起袖子自己干是常态。为了赶时间,他经常连夜开车五六个小时,赶往一处又一处工地实验室。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徐桂中主持的利用秸秆处置淤泥技术效果,可以做到与塑料排水板相当。他荣获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成功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B类)等,废弃泥生态处置成为盐城工学院岩土工程学科的品牌与特色。

近年来,徐桂中带领团队,先后与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在为行业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时,与企业联合申请了近20项国家技术发明,获得授权15项,基于秸秆排水体的废弃泥生态脱水技术、EHP环保均质塑性工法桩等多项技术已获得推广运用。

“不仅要做好学问,更要做好人。”徐桂中一直牢记他的博导——河海大学高玉峰教授的教诲,“我们会定期搞一些团建,要求研究生自己组织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去纪念碑献花,新四军纪念馆、海盐博物馆参观等。”作为教师的徐桂中,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懂得艰辛,能够承压,才可能有吃苦耐劳的探索精神”。让他感到骄傲的是,他的学生、火中救人的王圣萍,曾被评为“盐城好人”。

“我选学生,并不挑成绩最好的,更多是挑能吃苦、敢挑战,有理想、敢创新的。”徐桂中利用自己的科研平台,提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需各项资源。小冯同学性格内向,徐桂中跟他交流了很长时间,让小冯加入他的科研团队。在徐桂中的鼓励下,小冯非常努力,找到了自信,各门成绩优秀,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论文、申报了两个发明专利,顺利考取了苏州大学的研究生。

徐桂中的学生团队研发设计的“秸秆生态排水体”,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还有十余名学生获批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成功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记者 江汉超)

标签:
责编:徐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