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村位于响水县南河镇西北部,西与双港镇相邻、北和陈家港镇接壤,总人口2200余人,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西兰花、毛豆、稻米等农作物。西兰花大道贯穿东西,整齐划一的新型社区已初具规模。九丰农博园位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主体坐落于昌盛村,核心区占地2000亩,智能观光温室30000平方米,科研中心2500平方米,是远近闻名的农旅结合体,2021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村还是西兰花国家地理标志产业村,2019年获得“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称号。

盛夏时节,走进农博园,绿意正浓,瓜果飘香,蔬菜水果生长正茂。通过对大棚环境、作物监测、智能灌溉、农事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随处可见红黄绿五彩斑斓的小番茄,大小胖瘦形态各异的瓜果,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成效初显。
原来昌盛村只以种植传统稻麦为主,快速发展到智能化蔬菜水果种植、田园采摘、观光旅游等新模式,得益于南河镇快速发展农旅结合的九丰农博园打造项目。下一步着力打造集农博园、深加工、农事体验、田园采摘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形成智慧农业--新型社区-乡村文化-赋能农文商旅的一体化村庄,成为响水乡村生态旅游文化相融合发展的示范。

经过与镇村干部深入探讨、和当地群众广泛走访,反复思量,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文化示范村的思路更加清晰。
一是主动融入乡村生态旅游文化。特色乡村,打造“一村一品”,既不同于工业园区、产业园、农博园、旅游区,又不是前者的简单叠加。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在九丰农博园发展需求中扮演多种角色,要围绕九丰农博园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不仅关注景点打造、环境改善、基础建设,而且要规划长短期目标,利用旅游资源来开发培养西兰花文化产品,形成长期经济效益。响水西兰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昌盛村是西兰花产业村,在围绕农文旅商进一步配套乡村生态旅游综合体过程中,要充分融入西兰花文化元素,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的新型西兰花文化乡村-“西兰花村”。

二是打造多层次多方位农文商旅需求。农文商旅业核心是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感受。农博园作为昌盛村的产业特色,农业资源禀赋良好,不仅打造瓜果采摘、观光游玩等项目,着重提高旅游者在乡村文化、科技农业的参与度和体验度,要充分体现村镇特色招牌项目,给消费者提供更高的旅游体验。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围绕西兰花、西瓜、稻米等绿色有机食品及深加工产品,重点打造昌盛村的网红直播基地。利用网红直播基地来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的各种农产品与农博园共同直播,把整个项目打造成线下的样板间,并积极在南师大等后方单位师生员工中推广,进一步拉动直播间线上销售,让村民获利。
三是聚力后方资源助力生态旅游文化建设。西兰花、南瓜、毛豆等瓜果蔬菜是昌盛村生态旅游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的依托和着力点。结合新型社区建设,提升村人文环境,为此,积极联系后方单位南师大美术和旅游相关专业,建立美术交流和旅游实习基地,开展乡村美术创作活动,深度挖掘体现西兰花文化的“载体”,并与农文商旅产业相融合。通过西兰花文化创意产业,增加科技创新、科技元素,打造特色的昌盛西兰花文化品牌,强化科技创新元素与西兰花文化相融合。同时汇聚南师大的教育和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传统农业的自然教育、科普教育、文化教育等农业功能,用科技教育支撑农业,农业也就产生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高明,系省委驻响水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员,南河镇昌盛村第一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