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沛县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效能,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下实功夫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走进服务阵地,让服务走近群众身边。
8月21日,沛县县委书记丁广州在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时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好、管好、用好“两个走进(近)”服务阵地,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将服务阵地打造成为党心民心紧密相连的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
便民利民,不断完善阵地服务功能
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各类社区综合服务阵地离群众最近,这些阵地办得好不好,搞得活不活,群众满意度高不高,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实效。
沛县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便民利民出发,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用、队伍共建等措施,将各类社区综合服务阵地相融合,做大做强“两个走进(近)”服务阵地功能,切实把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把服务融入群众生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沛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多样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以精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着力实施党群服务中心“人气提升工程”,突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实现“一室多用”“功能叠加”。
9月2日,沛县汉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这里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阵地,不仅是党群服务中心,还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同时也是老年大学、协商议事厅,群众在这里不仅能一站式办理各项业务,还能写字画画、跳舞、听戏、看电影。
“听说这里给老年人免费拍照,我一大早就让儿媳妇送我来啦。”88岁的叶守莲笑着说,“我拍了张坐着的,一会再拍张站着的。”一楼,前来免费拍照的老人排满了大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秩序井然地等待拍照。
二楼是沛县老年大学汉兴街道分校。书法教室里,学员们凝神静气,笔墨间流淌着岁月的韵味;舞蹈教室内,女士们身着彩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活力四溢。一动一静间,尽显学员们对艺术与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家住汉润家园小区的刘庆光每天都要到老年大学上书法课,他说:“这里的老师张复元是省书协会员,在他的指导下,我的书法水平提高得很快,在这里学习很充实。”
中午12时许,大屯街道颐园社区幸福食堂前来就餐的群众络绎不绝,92岁的汤云浩老人也是其中一员。
“早上吃了两个菜包子,中午一份凉调捆香蹄和一份米饭、一碗鸡蛋汤,再带上两只馒头回家,一天三顿饭的问题全解决了。”老人高兴地说。
“设立这个食堂的初衷是因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小,距离远,为了让群众少跑腿,我们决定来到群众身边,把场所建在群众身边,让党员走近群众身边,把实实在在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颐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许源介绍说。
幸福食堂之所以选择在颐园社区,一方面利用荒废多年的物业用房和空地,盘活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充分考虑周边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做到便民利民。
建成后的幸福食堂,延伸了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辐射力,每天都约有1000位社区居民前来用餐,让周边群众感受到了一日三餐的“幸福”。
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需求,充分挖掘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特色亮点,沛县不断从阵地建设、功能融合、服务提升等方面入手,不仅把阵地建在群众的“家门口”,更建在老百姓“心坎上”。
倾听民意,不断丰富服务载体形式
沛县以群众所求所盼为导向,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优势资源,聚焦理论宣传、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服务活动,真正让“两个走进(近)”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在推进“两个走进(近)”服务阵地建设过程中,沛县创新性地提出了“五圈”联动策略,即阵地提升“服务圈”、队伍强化“项目圈”、结对共建“活力圈”、群众乐享“幸福圈”和品牌选树“影响圈”。这五大行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功能强大的服务网络。
进入暑期,汉源街道侨城商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新改造的青少年科技区坐满了前来听讲座的孩子们。针对暑期部分楼宇企业员工子女无人照看的难题,汉源街道“楼小二”委员工作室利用高校资源,邀请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开设“书香筑梦 护苗同行”爱心暑托班,不仅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丰富的暑期生活。
傍晚时分,来沛城街道汉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在这里,配有顶棚的棋牌桌被牢牢固定在水泥地上,老年人安心地在这里打牌,渴了边上还有热水,随喝随接。
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上,年轻人们在这里挥洒着汗水,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屋内明亮的灯光下,有年轻的妈妈陪孩子读书,也有独自沉浸在书海中的老人和青年。
“我们的目标是,居民喜欢在哪里活动,就将服务设施建在哪里。”沛城街道副主任陶玉勇说。
一块屏幕、一部投影仪,沛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轻喜剧正在上演。沛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于鹏鹏说,每周的一、三、五,实践所内都会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更接地气、更惠民心、更具活力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群众。
针对阵地建设实际情况,沛县围绕群众所急所需所盼,通过减“展示厅”增“活动室”,减“被动等”增“主动送”,减“单兵作战”增“联合行动”,减“盲目送”增“群众点”,减“千篇一律”增“示范引领”等“五增五减”,调整完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7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设置。
通过“五增五减”,科学规划读书学习、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功能室和活动室;发动党员干部、文明志愿者走近群众身边,倾听、记录、收集群众需求,编排文明实践项目,针对性开展各类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普法宣传、科学普及等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加鲜活、更接地气。
以心换心,不断提升阵地服务水平
沛县牢固树立精细化、精准化服务理念,坚持“实”的导向、务求“实”的效果,不断提升服务阵地辐射力,真正把“两个走进(近)”服务阵地建设成群众的“活动点、连心桥”。
在丰富志愿者服务活动方面,沛县把党员“整编成团、细分成组”,组建起295个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周发布服务“专题”,“打包”收集居民“心愿单”,集中上门解决难题。截至目前,共完成180余个服务专题,帮助群众办理3100余件“身边小事”,化解各类矛盾1800余起,更好地发挥了党员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作用。
“我老伴儿这两天头晕眼花得厉害,想找你们帮忙陪着去医院看看。”
“好的,您别着急,我们来帮您联系志愿者。“
8月29日早上,家住汉源街道新城嘉苑A区82岁的董女士老伴儿打电话到居委会。居委会第一时间搜索陪诊护航志愿者数据库,联系了距离董女士最近的党员志愿者时存芝,几分钟就上门提供了陪诊服务。一路全程陪伴下来,董奶奶和老伴儿十分满意。
“群众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要在哪里。”汉源街道嘉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娟说,“社区‘两委’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居民的‘急难愁盼’,我们就通过这个项目进一步走近群众身边,常态化开展陪诊服务。”
在沛城街道香城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128人,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有29人。社区党总支在走访中发现,很多老人由于子女上班路程较远,存在“午饭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出行不便、居家卧床老人的就餐问题,香城社区党总支推出了“1+1+N”服务模式,1名党员和1名志愿者,联系N户失能老人,为他们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将关爱送到家,做到“便民服务有人抓、群众需要有人管”。
今年4月,沛城街道党工委创新推出了“三包三张网”工作法,即村干部包户、社区干部包楼、街道机关干部包铺。这一举措让机关及村、社区干部在工作中成为了网格员、调解员和安全员的多重角色,压实了工作责任、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服务能力,真正把党群服务的阵地建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每天傍晚,沛城街道封楼村新时代文明站,“相聚六点半”温馨时光准时启幕。村干部与村民同坐一条板凳,心与心交流,在家长里短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情民意,搭建起党群、干群之间沟通的桥梁。
阵地经常开,服务更优质,让群众来了不愿走,走了还想来。
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全力打造特色亮点,沛县正不断探索“两个走进(近)”沛县经验、沛县做法,让 “两个走进(近)”工作成果真正惠及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创新、更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