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徐州地摊烟火气点燃经济活力
2024-08-26 08:17: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发夹1元一个,手链10元三串”“美甲19.9元一次”“自选寿司,每块1元钱起”……傍晚时分,大龙湖畔渐渐热闹起来,一字排开的摊位和档口灯光斑斓,城市烟火气越来越旺。入夏以来,地摊经济日渐走红且发展势头不减。抖音上,“摆摊”相关话题的播放次数超过800亿元。小红书上,“摆摊日记”的话题浏览也近30亿次,“摆地摊”作为自带流量的话题,让城市夜市火起来。

激发城市活力

浓浓的地摊“烟火气”,往往能带给城市热闹和生气。白天的大龙湖景区安静祥和,但当夜幕降临,这里便换上了另一副迷人的面孔。

沿着大龙湖北岸步行,数十辆汽车一字排开,后备厢变成一个个临时摊位,3D打印玩具、针织手工制品、串珠手链……各种小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选购。

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快夜间经济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营造夜间消费体验新环境,从7月开始每逢周五至周日大龙湖北岸都会举行月光纳凉夜市。

在这里,各式摊位的叫卖声与大龙湖广场上传来的阵阵歌声交织在一起,为市民们营造了一个个轻松而又充满氛围感的夜晚。

住在附近雍景新城小区的大学生赵佳佳表示,每周来大龙湖逛夜市已经成了她日常生活消费的一部分,她说:“我经常和朋友一起过来逛一逛,主要是价格便宜,种类又多,还有逛吃的体验感。”

随着90后、0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者的夜间活动习惯与消费偏好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会在夜间外出活动或消费,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也越来越受欢迎,而夜市摊位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一个个小地摊,吸引了大量居民前来感受烟火气,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彰显文化魅力

走进徐州户部山月光市集,背后是青砖灰瓦的古风建筑,眼前是烟火气的市井生活,仿佛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文化创意和旅游正为地摊经济带来别样的魅力、影响力和变现能力……

“老板,给我来一个,我想看看能不能开出珍珠来。”来自安徽宿州的张女士在户部山月光市集中体验了一把开蚌取珠的乐趣。摊主熟练地拿出一个蚌壳,只听“咔咔”两声,便从蚌壳中取出了一颗闪亮的紫色珍珠。更令人惊喜的是,开出的珍珠还可以现场加工成精美的首饰,成为一份珍贵的回忆。张女士兴奋地说:“我和朋友是来旅游的,在这里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享受到现代创意的体验,真是不虚此行。”

非遗展演、演艺剧场、手工创作、街头艺术表演等一个个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吸引游客驻足。月光市集、回龙窝夜肆、翰林街文玩市集等,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感受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年轻面孔加入“摆摊大军”,他们不仅售卖新式餐饮、手工艺品、盲盒等新颖商品,还通过个性标语、装扮彩灯等方式扮靓摊位,一个个微型摊位热闹出彩,不仅让地摊变得更加时尚,也让路边摊揭掉了“脏乱差”的标签。

聚起人间烟火

傍晚时分,民富园夜市逐渐热闹起来,各色摊位组成了一条灯火通明的长龙,眼花缭乱的美食让人味蕾大开,三五成群的食客陆续赶来。

香喷喷的鸡锁骨在沸腾的油锅里成熟,刚出锅的梅花糕冒着蒸腾的热气,还有15块钱就能实现“锅巴自由”的蟹黄锅巴鸡……边吃边逛才是夜市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平常下班回家也懒得做饭,都在这儿买些吃的解决。”24岁的王女士是民富园夜市的常客。“这里还有很多手工艺品和创意小物件,有时候只是看看就收不住手了。”住在附近的小李表示自己经常过来“淘”些小玩意,“而且这里的美食还多,每次来都能发现新品种。”

熙熙攘攘的人流、热热闹闹的场景、红红火火的生意……在马路边,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每天收完摊大概是凌晨一点。”吴先生和妻子是一对“95后”,他们在民富园夜市经营着一个小摊,招牌菜是用自家秘制的酱料油炸的鸡锁骨,深受顾客喜爱。夫妻俩每天的营业额大约在300至400元之间,对他们而言,经营小摊不仅是谋生的方式,更是他们实现梦想的起点。谈到未来,夫妻俩表示希望以后能开一家饭馆。

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地摊经济的从业人员达到1.2亿人,地摊经济的市场规模约为3.6万亿元,占GDP的23.4%。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彰显着地摊经济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头连着老百姓的烟火气,一头连着业态消费集聚热点,小小夜市记录着生活也构成了生活本身,属于夜间的双向奔赴每天在一个个摊位上上演,勾勒出徐州精彩璀璨的夜经济。

标签:
责编:吴冠文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