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在基层18年来,李香玲从一个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做起,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解决一件件小事杂事烦心事。2022年12月,李香玲补选为云龙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面对选民的信任和期待,她深感肩负的责任和重担,“我是在津东选区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是津东社区大家庭的一员,这些年来,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津东大家庭的事,我要更加用心。”
码上找代表,倾听民声多渠道
在骆驼山街道津东社区服务大厅门口,竖着三块“广告牌”,它们将云龙区人大代表、骆驼山街道津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香玲的职务、联系电话、代表承诺、二维码、接待计划表等广而告之给群众,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码”上就能见面。
为进一步拓宽意见建议收集渠道,李香玲利用代表履职进网格的机会,在每一次的党员学习会、民主协商议事会上,及时与大家沟通关于社区建设的思路想法,征求群众对社区发展工作中的意见建议和公共诉求。今年以来,通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民呼我应”二维码、入户走访及协商议事活动,李香玲共协调解决增设休闲健身器材、加装电动车充电桩车棚、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加强消防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19件,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共建聚资源,基层治理增活力
从“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是津东社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和缩影。为了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方法,李香玲每天早出晚归,跑遍了辖区内的所有单位,深入辖区居民家中,耐心听取他们对居民自治的想法,并记在心里、写在本上、带到会上。
通过详细认真的摸查,她渐渐对辖区的情况了然于胸,探索出“资源共享、共建共治”的工作思路,先后与辖区各单位结成对子,签订共建协议,培养和挖掘了更多居民议事骨干、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和热心公益的企业代表参与到民主协商中来,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能人”资源,改变了长期以来社区人大工作存在的“单打独斗”现象,凝聚多方资源,搭建了“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决、群众评”的“津乐道”平台,为基层治理增添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协商解难题,为民办事有成效
正值今年春节假期,李香玲突然接到居民来电,根据垃圾分类政策要求,原本放置在铁路三十四宿舍各楼栋的垃圾桶已全部被搬离,扔垃圾成了难题。了解情况后,她立即将此事反映给骆驼山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局,并带领社区值班人员和党员志愿者及时清理原垃圾桶旁的垃圾。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更好服务群众。”针对垃圾投放点的设置,李香玲多次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面对不满意投放点设置的居民,她主动上门谈心,从垃圾分类的意义讲到小区目前的实际情况,用真心打消居民的担忧顾虑,最终同意点位的设置,小区垃圾投放难题得到妥善解决。为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她号召邻帮邻、小帮老,一对一帮扶,义务帮助老人投放垃圾。现如今,小区环境更整洁了,邻里关系也更亲近了。
热心为群众服务,处处为群众着想,把群众放在心上。作为一名“新手”人大代表,李香玲以扎扎实实的举措、踏踏实实的作风,勇担职责与使命,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焕发出蓬勃生机。(王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