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 张扬)“面对年龄偏大、文化技能偏低、就业机会偏少的妇女群体,新语社区积极搭建‘就业+治理’服务平台,链接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内外双循环推荐就业机制。”“从一支仅8人的志愿者队伍发展到今天197人的专业化团队,金龙湖社区为报到党员搭建固定的交流平台,激发报到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社区内资源的高效对接。”…… 8月7日,徐州市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基层治理创新项目大赛开赛,来自各县(市、区)的35个项目同场竞技,现场展示“五社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的改革措施,轻车壮马,让基层治理更有力。

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是党的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基层治理集成创新的有效抓手。徐州市“五社联动”大赛迄今已连续举办5年,先后有300余个项目走上市级大赛,示范带动600多个城乡社区治理项目,链接各类资源2.3万个,开展活动24.6万次,群众满意度、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徐州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一张靓丽名片。
今年大赛首次由新组建的徐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大赛制定了项目选题、项目设计、项目模式、项目执行、项目深化和项目指示6项评价指标,参赛选手通过PPT演示项目思路、实施效果,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展示城乡社区内生动力的火热实践。

徐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处长乔洁介绍,“相比往年,今年大赛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从居民自治到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兴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服务人群更加广泛,从聚焦一老一幼、一困一残到社区青年、全职妈妈等全龄服务。项目内容更加务实,从居民互助、志愿服务到矛盾调处、民主协商等,均提供了一套成熟的机制和可以落地的办法。”
党建怎么引领?社区服务怎么落到实处?大赛特邀评审,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崔效辉认为,激发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破题的关键。“党员服务在社区是群众感受党为人民服务的具象化体现。以党建为桥梁,打破部门壁垒,从而用大治理的思维来破解小社区面临的服务难题。”崔效辉表示,“五社联动”并非易事,需要用阶段化、可持续的工作方法逐步解决一个个小而实的问题,从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服务品牌。
为了破解老旧小区停车位不足、居民休闲娱乐场地匮乏难题,西站社区成立“睦邻合伙人”,积极发掘居民骨干,培育志愿者,通过开展活动链接企业资源筹措改建物资,向内发展进行“微更新”,实现老小区“逆生长”。
城市新型社区邻里彼此不熟悉、社区归属感不强、缺少人间烟火气。昆仑社区广泛征集群众微心愿,制定个性化服务清单,通过搭建先锋公益集市,吸引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促进社区内部的商家企业、社会组织间的交流,从而将社区内零散的资源加以整合。
聚焦辖区外卖骑手存量大、资源多的地区特点,太行路社区从优势资源转化的视角入手,一方面协助解决骑手群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打造了以党建引领、社区“骑士团”为核心的志愿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将新业态的力量吸纳为基层治理的新主体,拓宽和增强基层治理的维度和韧性。

大赛是同台竞技的舞台,更是相互学习的平台。服务基层的金点子,重创新,更重推广。经过精彩比拼,入围项目中的优秀案例获得项目扶持奖励,为持续破解社区难题,扩大服务半径投入“成长基金”,接下来还将通过“社创沙龙”等方式,推广复制基层治理的好办法,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质效。
徐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王晓松表示,下一步,徐州将建好用好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大胆创新探索,积极选树典型,培育一批基层治理优秀案例,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出品牌、出经验,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