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记者 张扬 通讯员 焦勇 颜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为助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徐州医科大学组建中国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团队暨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江苏、上海、江西、安徽、河南等5个省12个地区,围绕“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这一主题,开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档案查阅、主题宣讲、基地挂牌等工作,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口述档案——正阳县:合作医疗起源
合作医疗是赤脚医生的制度保障,没有合作医疗就没有赤脚医生的快速发展。1956年,河南省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第一次提出“社办合作医疗制度”的名称。实践团队先后联系正阳县卫健委、县档案馆,查阅到《1958年关于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实行全民性公费医疗的经验》等5份文献资料,佐证了正阳县是合作医疗的发源地之一,梳理了该地区赤脚医生队伍的历史发展,为项目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史料基础。
口述档案——邱水兴:追忆首位赤脚医生
上海市川沙县是赤脚医生的诞生地,在上海市浦东区祝桥镇江镇社区,实践团采访了已故“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王桂珍女士的丈夫邱水兴。邱老先生说:“赤脚医生是我们当地百姓对农村卫生人员的习惯叫法,最早是上海文汇报记者发文介绍赤脚医生,后来人民日报转载,毛主席题字‘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这一称号就诞生了。”谈到王桂珍的传奇人生,邱老先生很是感慨,“她从一名农村卫生工作者成长为家喻户晓的赤脚医生代表,她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国家级媒体报道,并以她为原型拍成电影《春苗》。1974年,她还代表中国赤脚医生走向世界,参加了联合国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王桂珍赤脚医生陈列馆,实践团成员查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史料,理清了赤脚医生名称的由来,系统还原了赤脚医生的诞生、发展、壮大、退出的全过程。
口述档案——施杞:《赤脚医生手册》的编制
1969年,上海中医学院编写并出版了《赤脚医生手册》,该书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长达30年的岁月里,面向全世界广泛发行,并引发了国际“赤脚医生热潮”。“我是这本书的主要编者之一,当年我和同事们一起,深入上海、浙江、福建的农村调研,和当地赤脚医生同吃同住,了解赤脚医生的需求,收集第一手资料,最终完成了编写任务。”《赤脚医生手册》的编者、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施杞教授向实践团赠送原版书籍,据他回忆,手册印发后,不仅为培训赤脚医生提供了教材,工厂、部队、家庭也会购买,被誉为“全科医疗的宝典”,为农村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
口述档案——陈凡经:赤脚医生与农村防疫
赤脚医生核心职能之一是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自从有了赤脚医生,我国卫生防疫的执行率从20%迅速提高到80%以上。为了挖掘赤脚医生的防疫工作贡献,实践团队奔赴江西省南矶乡,深度访谈“血防守岛人”陈凡经。陈医生是“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自19岁起便扎根南矶,与血吸虫病展开了长达40多年的斗争,他自豪地向实践团队说:“当年我们将70年代血吸虫发病率的70%,控制到现在的1%以内,岛上居民平均寿命也由当时的不足50岁提升至70岁。”陈凡经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与血吸虫病作斗争,终于攻克瘟神岛,做好守岛人,体现了一名赤脚医生的责任担当,证明了赤脚医生对我国农村卫生防疫工作的巨大贡献。
口述档案——马文芳:关注乡村医生队伍发展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河南通许县的赤脚医生马文芳是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经历了半农半医、赤脚医生、乡村医生的全过程,是我国赤脚医生的典型代表。在深度访谈中,他告诉实践团队:“幼年丧亲的痛苦,坚定了我学医的信念,三次放弃丰厚的城市条件,转身扎根基层农村。坚持每年义务为本村儿童预防接种,并为他们建立防疫卡,为本村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免费体检两次。我先后捐款用于村公益事业和困难户救助,资助本村儿童使他们完成学业,还为本村困难户交合作医疗费。”马文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递交提案,助力乡村医生队伍发展,呼吁社会关注乡村医生。
口述档案——郭光俊:扎根基层建功业
“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郭光俊,50多年如一日,为登封市山区人民护佑健康,践行着赤脚医生的初心和使命。面对实践团他回忆道:“我毕业后回村,一手创建村卫生室,并立下誓言要一辈子扎根农村。五十多年来,我日夜守护在百姓身边,为方便群众就医,吃住都在卫生室。为了降低就医成本,用土方单方为群众防病治病,用中医药治疗偏瘫病人1.7万多人次。”实践团队从郭光俊身上看到了赤脚医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作用和价值。赤脚医生把医疗、预防和保健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守护了百姓健康,获得了国家肯定、社会赞誉、百姓欢迎。
口述档案——凤阳县:赤脚医生退出,奉献精神永存
大爱无疆建功业。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登上历史舞台,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赤脚医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1985年,国家卫生部正式宣布不再使用“赤脚医生”这一名称,巩固乡医队伍,至此赤脚医生成为一个历史的词汇。为了探寻赤脚医生退出历史舞台后的发展状况,实践团队来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地安徽凤阳县,通过档案馆查阅、卫健委走访、考察小岗村等工作,全面掌握凤阳县赤脚医生退出的过程以及乡村医生的发展状况。
经过走访,中国赤脚医生口述历史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共发放问卷资料1000余份,采访录音录像100多小时。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专业特长,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现象学理论和扎根理论,全面深入开展赤脚医生口述历史的质性研究,还原赤脚医生的发展历史,挖掘赤脚医生的价值贡献,弘扬赤脚医生精神,科学评价并优化赤脚医生的工作模式,针对当前乡村医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从而助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