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为建设产业强市提供科技支撑
2024-07-16 08:13: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在当今科技创新极为活跃和创新竞争极为激烈的智能经济时代,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其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淮海科技城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频结硕果。孵化大气监测遥感等多个科技成果并成功嫁接产业链;矿大研制“CWH12型煤层瓦斯含量井下一站式快速测定仪”已在200余座矿井成功应用,半年已实现产值超千万元;矿大在矿山超大功率高性能电力传动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最大载荷53吨矿山超大功率提升机电控系统在中金集团纱岭金矿交付;国内首套矿用应急储能电源于去年8月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场场科研成果转化“接力赛”的轮番上演,为徐州市创新科技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矿业大学—江苏淮海科技城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深入探访。这里运行3年多来,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推进校地深度融合,一批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在中国矿业大学—江苏淮海科技城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薛勇正带领技术团队,围绕“气溶胶污染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温室气体的遥感监测”开展技术攻关。

薛勇是定量遥感和地球大数据专家,目前正着眼于城市重大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需求的深入研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引入城市重大灾害风险的侦测、预警、研判与处置过程中。

“我们团队开发了一个算法,在国际上首次算出了全球陆地上空每个小时气溶胶的浓度值。”薛勇说,他们建立了能源与环境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遥感智能分析超级计算站及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唯一的遥感大数据处理集群和大气观测超级站,利用国家自主的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和他们开发的算法,计算出30米、100米空间分辨率及气溶胶的情况,可反映一天内全球陆地上气溶胶发生的变化。“这种技术对我们国家二氧化碳到底有多少,能给出一个精准的科学的数据支撑,让国家将来在全世界掌握足够的话语权。”薛勇表示。

“我们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高度重视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组织凝练,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和质量,力争产出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海山表示。

科研与产业“双向奔赴”

技术转移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淮海科技城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积极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能力,频频收获“硕果”——研制“CWH12型煤层瓦斯含量井下一站式快速测定仪”,入选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并在200余座矿井成功应用,半年已实现产值超千万元。学校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着力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基地联合6家在徐高校和43家企业机构共同成立了徐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保护共同体。与江苏省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共同主办了“装备与智能制造”等多场专场路演、淮海经济区科技成果对接周、“创响徐州”科创大赛等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活动,加大专利等成果在徐州的落地转化。5年来,学校与徐州市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科研项目1334项、合同额4.65亿元,其中成果转化合同116项、合同额2066万元,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超16.93亿元。依托学校科教资源与徐州市共建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872家,承载各类科研平台38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挂牌上市企业17家,是徐州市孵化成效产出最高且唯一一家税收超亿元的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为依托,以江苏淮海科技城为重要承载建设基地,将高校优质科教智力资源与社会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未来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平台。

开创校地合作的创新模式

从迈出“实验室”,到走向“生产线”,这条道路需要突破重重关卡。作为科技创新突破的策源地,以矿大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正以身作则,着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自2019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市校两方领导多次互访和会商,推进校地对接工作,探索深化校地合作的方向和路径。围绕人才培养、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产业化服务平台、“智汇徐州”建设、科研合作等领域,市校双方开展了全方位深度务实合作。为进一步推进校地产学研合作,中国矿业大学、泉山区、江苏淮海科技城共建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打造“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抢占产业制高点—爆发式增长”的发展链条。今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签约,与徐州携手并肩、双向奔赴,助推徐州从资源型城市向产业强市大步迈进,形成了校地融合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与以往校地合作不同,这次合作开创了校地合作的创新模式。”中国矿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在行业服务中发现市场需求,与地方合作研发,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打通研发、生产、销售等上下游通道,树立技术创新、国际化的目标方向,为建设产业强市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让技术、成果在产业中“变现”,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发展。相信未来,徐州市将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并不断转化成蓬勃向上的新质生产力。

标签:
责编:吴冠文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