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泉山段庄街道:“三强化”举措提升应急处突效能
2024-06-19 09:52:00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徐州市泉山区段庄街道党工委持续深化党建赋能,紧密结合主责主业,找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发力点,不断创新路径,推动“平急结合”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应急联动机制,通过“三强化”新举措,持续强化思想意识、队伍体系、处置能力和实战基础,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打好领导干部全面培养“组合拳”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应急处突责任担当。夯实党组织书记“一把手”责任,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各级党支部”三级“叫应”机制,坚持用“大概率”思维去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判得准、站得出、顶得上。

加强风险研判,抓实应急处突风险防控。加强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风险联合会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季节变化、重大节日和活动特点,针对性落实防范措施,着力实现对应急处置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打造“一岗多能”的网格员队伍,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

注重实操能力,健全“平急转化”联动机制。坚持以练为战,创建“1+9+96+N”应急响应队伍,针对辖区企业商户多、商务楼宇多等特点,街道聚焦楼宇应急安全需求,将辖区划分为6个片区,并进一步整合资源。结合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组织商户、物业人员、服务人员开展楼宇失火疏散逃生演练,进一步强化人员逃生避险能力,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实效性、实战性。

强化守正创新,夯实应急处置为民服务“保障力”

提升“训”的效用。通过建立“老带新”模式、应急大讲堂、科室“轮岗”等,鼓励应急管理系统人员考取专业技术职称,强化干部专业素养;建立“轮训”制度,锚定重点领域,开展防汛行政责任人、企业安全员等多群体专题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防汛防台等多类型综合应急演练和紧急处置演练,加强队伍协作和配合,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水平。

延伸“宣”的触角。创新宣传方式,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社会救援队伍中的骨干、专家资源,组建应急宣讲团队,让应急宣教工作走在前头、落到实处,探索提升全民应急意识新路径。积极开展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悬挂宣传横幅50余条,发放安全生产和应急知识等宣传彩页5000余份,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突出“治”的能力。落实“一站通办”便民化服务,联合司法所、信访办、综治办、物业办、城管办、12345热线、城管服务大队7个部门入驻联合办公,设接待、调解、热线、反邪教、法律维权、服务窗口6个功能区,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让便民服务中心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结站”、社会综合治理的“智慧大脑”和“指挥中枢”。

强化“双机制”,织密多网融合工作体系“防控网”

融合“双中心”,实现联动指挥。依托“红色网格”,搭建“云平台”打破各部门界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把指挥、控制、通信与信息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效指挥调度体系。同时,推进社区紧急救援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发挥9个社区紧急救援站应急处突、培训演练、教育宣传作用,落实救援设施维护保养责任,提升基层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强“双队伍”,培育专业力量。深化“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党员信息数据库,街道组建达60人规模的应急救援队伍,在社区成立10人的应急救援小队。同时,发挥西部商圈“五位一体”智慧平台优势,坚持街面动态信息研判,采取“点对点”指令预判发生地情况,启动最近网格人员力量,实现“快到达、快了解、快反应、快处置”,第一时间化解矛盾、控制事态,消除不稳定因素。

建立“双机制”,提升协同效能。建立灾害风险预警研判和信息传播机制,与区应急管理局协同联动,及时通过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将暴雨、寒潮、高温、雷电、大雾、冰冻等各类气象预警信息,以消息推送方式发送给全区网格员。同时网格员通过网格微信群及时宣传告知群众,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应对措施,实现一网统筹、双网融合,有效提升了基层应急管理处置效能。

标签:
责编:袁俊华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