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邂逅“新”沂|一朵鲜切菊,绽放海内外
2024-06-17 10:20:00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中国的古诗词中,菊花一直有着美好的寓意。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国人一直钟爱种菊和赏菊。正因为这样,在多数人的眼里,种好一株菊花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在新沂市的花农们看来,种好一株菊花着实不容易。

雨后,空气清新,新沂市高流镇高流村花农岳龙站在田圃边,巡视着自家即将采摘的白菊。自公司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后,皮鞋锃亮、发型油光成了这位“新农民”的日常形象。

眼下,新沂市对6家切花菊种植企业实行整体技术外包,让懂农业的人去种植,懂销售的人跑市场,切花菊种植企业在国外保住低端市场的绝对优势,稳步扩张日本市场,和世界顶级标准“同频共振”。

新沂市依托于陇海铁路和连云港、日照等港口,对日韩出口便利,是省内鲜切花生产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新沂市是全国最大的鲜切菊基地,也是省鲜切花生产和出口创汇重要基地,年产鲜切花1.2亿枝。然而,因为出口鲜切花要求非常严格,曾经他们出口的鲜切花经常被拒。

一位花农向记者透露,几年前,他的一个冷柜4万枝鲜切菊运到日本神户口岸后,因菌落超标和含有虫子,被对方进行熏蒸处理,把检验处理过程通过视频、图片传了过来,不但整柜鲜花被毁掉,还要让他支付熏蒸费,一单货就让他损失5万多元。

岳龙说,从当地出口最快48小时就能摆上日韩市场,但两国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取向。

“鲜切菊每支成本约0.4元,往韩国价格为0.9元,至日本可达2元以上。”九月鲜花种植合作社总经理张超说,日本市场白菊进口标准世界最高。

如今,一朵花换了种法。

九月鲜花种植合作社有一项制度,社员不许降低生产成本,必须按手册做好种植。今年4月,合作社在核算中发现,一社员消耗的水肥量出现异常。“120亩,月应消耗水肥1.5吨,但他仅用0.5吨。”合作社社长张超调查后认定,该社员克扣水肥投放量,且掺杂使用其他品牌农药,虽降低成本,但使合格品产量暴跌。经全体社员商议,决定对其产品予以拒收。

走进高流镇辉寰公司标准大棚内,农民乔继彩正打开滴灌阀门,“我不懂怎么种花,但技术员今天留单子,就要按指令干活。”一株株菊花被准确地定位在一个个小小的方格子里,一垄一垄,整整齐齐,高度相当。在每垄菊花旁还有一个固定的铁架。“铁架是为了保证花茎笔直、形态优雅;定位格是为了保证菊花能统一标准,方便统计数量。”乔继彩说,一亩地4万只菊花,今年出口价格每只2元左右。

谷之都公司董事长覃兴谋被新沂市花农敬称为“阿谋”。他领衔的技术人员对各公司的生产流程实施统一安排,花卉生长状况每天通过手机上传至信息中心,由专家及时提出措施,再由技术员负责指导。“问题一般在4小时内都会解决。脱胎于日本技术的标准化流程,甚至把浇水都细化成一个个节点。”李文虎说,标准和规程保障产量和品质。

新沂市鲜切菊种植公司统一接受技术整体外包,降低三成以上的技术服务成本。认识到标准化种植的意义,越来越多农户主动成为社员,从去年的30户增加到150户,水肥一体化设备已成为出口企业的标配。

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克服传统农业生产中的杂乱无章。岳龙办公室内,详细记录着一个月内公司购进白菊种苗记录。他说,企业也曾从国外购置过约30万支同规模菊苗,但长势一般,由于本地菊苗企业执行标准高且供应稳定,目前已完全在当地产业链中采购。同时,自己的公司也掌握了育苗技术,今年实现了种苗自己繁育。

经过技术改造后,公司种苗商品率越来越高。2015年,成品率不足90%,现在超过96%,扦插成活率达到98%。“去年秋菊第一次扦插,成活率更超过99%。”岳龙统计,基地去年产4000万支,占全国四分之一,今年有望突破8000万支。

目前,新沂市是全国最大的切花菊基地,年产量1.5亿支。去年出口6000万支,出口额900万美元,占全国切花菊出口总量的35%。(新轩)

标签:
责编:袁俊华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