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市举办第二届端午民俗文化大集,传统节日焕发时代新气象
2024-06-11 09:46:00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张焕钰 徐梦婷)纵桨飞舟,粽叶飘香,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抵挡市民过节的热情。赛龙舟、包粽子、制香囊、赏非遗……6月10日,我们的节日——徐州市第二届端午民俗文化大集火热开市,大龙湖畔锣鼓喧天、人流如织,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碰上“传统佳节”,让传统文化之风格外浓郁。

龙舟赛是端午节的华彩乐章,是端午节最有代表性的符号,是“龙的传人”在历史画卷中书写至今的篇章。此次活动以“文润徐州——粽香传情 龙舟竞渡”为主题,来自徐州的20家企事业单位,“兵”分4组,在130米长的赛道上握桨击流,仗剑凌空、化龙为舟,穿越华夏千年的浪漫,破浪、争流、远航。

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呈现出“九湖绕城 四水润彭”的水系新格局,一场场精彩激烈的龙舟赛相继在故黄河、云龙湖、大龙湖上演,为市民带来了一次次文旅与运动交融、速度与激情交织的视觉盛宴。

上午9时18分,龙舟竞渡的重头戏在龙舟竞赛区精彩上演。随着鸣笛声响,色彩斑斓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争归、竞会、抢水……一条条龙舟破浪、争流,在锣鼓喧天中驰骋水面。舵手、鼓手、划手们跟着鼓点振动,在船桨与水的搏击中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人舟合一在湖中高速游弋。水上,鼓声阵阵,船桨不断上下翻飞,激起朵朵水花;岸边,围观市民和游客欢呼声不断,在湖边久久回荡。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徐州消防龙舟队以31秒44的成绩,拔得头筹,徐钢集团龙舟队获得亚军,中建五局苏淮公司龙舟队获得季军。

“再次夺冠,也在意料之内。”接到比赛通知后,徐州消防支队第一时间组织选拔参赛队员、敲定训练方案,邀请专业教练到场进行技术指导。“练力量、练技巧、练配合、练战术,全体队员全力备赛,才有了今天的好成绩。”徐州消防龙舟队柯指导员介绍说。

走进文化长廊,道路两旁展示着不同时代端午节的特色习俗,展陈着古代先贤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互动环节中,市民们积极参与诗词、节日、文明常识有奖竞答,气氛热烈。不远处的文明新风宣传区,现场发放文明宣传册,引导市民学习落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觉遵从文明旅游、文明养犬等行为。

河面龙舟竞渡,岸边热闹开“集”,互动体验区的端午民俗文化大集已早早到位。大龙湖北岸,50家展位一字排开,延伸百余米。不仅非遗艺术品琳琅满目,新鲜瓜果、传统糕点、时兴饮品、特色小吃等更是一路飘香。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家集、刘红、王庆龙等人早早布置好了自己的展位,大龙湖畔有了更加浓郁的节日氛围。

“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我特意赶制了200多个‘粽子’香包,还带来了我的编织、桃木雕刻作品。”既保留节日元素,又兼顾现代审美,刘红将仪式感和好意头,都藏进了这一小桌香包中。

从千百年历史深处走来,徐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在不断传承中创新发展。吹糖人、徐州香包、徐州草编、国家级非遗樊埝木旋玩具,省级非遗小郭泥人……看的是琳琅满目非遗产品,听的是声声叫卖不绝于耳,尝的是特色小吃香气扑鼻。行走于民俗市集,除了可以淘到特色民俗好物,还能近距离感受徐州民俗文化的魅力。

从端午习俗的“老三样”,到不同场景、体验、服务的新花样,市场供给的增加,也进一步激活了大家对传统节日的娱乐、消费需求。

观看完龙舟赛,来自澳大利亚的萨莎兴致勃勃地逛着市集,“我知道这个节日的历史,所以我认为这活动很美好很热闹,参赛选手特别有活力,都很健硕、强壮。”时而出现的国际友人,让这场文化输出有了具象的表达。

2024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文化强市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是一种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土壤,是可视、可触碰的。

弘扬端午文化,就是塑造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市的抓手之一。这叶龙舟,在高楼大厦对岸,从历史深处划向未来,在新时代发展中,焕发着新气象、新生机。这个端午节,我们以桨为媒,以舟会友,通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了健康文明过节新风尚。(图片由组委会提供)

标签:
责编:袁俊华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