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江苏睢宁:用好“新质生产力” 农村土地也吐“金”
2024-06-04 10:23:00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睢宣 冯威) 5月31日中午,艳阳高照,睢宁县王集镇鲁庙村党总支书记王彬穿上防晒衣,急着要往农田里赶。这几天是村合作社种植的大蒜、西瓜等农产品销售的关键时期,最后一道程序要是做不好,前期的农业服务就等于“白干”。

合作社统领 专业管田

鲁庙村合作社的大蒜一部分套种在梨树下,一部分规模种植,总面积不多,只有近40亩。现场负责人是村两委成员周保生,见到王彬到来,他马上介绍大蒜当前的销售情况。

“刚才这批大蒜售价1块5毛6分(每斤)。”“哦,今天上午有几家过来收大蒜的?”“3家过来,给的差价不大,卖早不卖晚,天干地燥,大蒜放地里面只会赊钱。”“管。”

周保生脸色黝黑,看着瘦,戴着遮阳帽,身上衣服沾着泥土,说话时有点无力。这些天,他吃住在地头,晚上看大蒜,白天卖大蒜。住的是地头的遮阳雨伞,不挡蚊虫不挡风;伞下一张铺凉席的铁床,白天当板凳坐,晚上睡上面。这是合作社最后一批大蒜贩卖,卖完后他也能回家好好休息一下。

“他是我们村合作社的技术员,大蒜、西瓜、梨树、无絮杨、小麦,这些农作物的田间管理都是他负责。”王彬接过周保生递过来的卖蒜账本,简单看看又交了回去,笑着介绍。“他是我们村‘老经验’的种田人,马上就快退休了,但我想让他退休不离岗,正在做他的思想工作。”

听着王彬的话,周保生也笑了起来。周保生是合作社的田间管理员,工作地点就在田间地头。每天,他会观察合作社农作物的长势,有病给农作物治病,无病想着让农作物壮苗增产,并为周边农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1000多亩的土地是他另一个家。

对于平时如何管理农作物,周保生说,要多学,要向农业专家学习相关知识,有问题找专家,然后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若哪地方有好的经验了,也要抓紧去学习,因为在实践中产生的创新,既实用又好用。”

“其实今年大蒜的产量比去年偏低一点,亩产在4000斤左右,价格也低了一些,1块6毛(每斤)左右。就这样的价格,今年我们每亩的纯收入最低也要在2500元。”周保生略有遗憾地说。

研究好市场 销售有道

农业管理,周保生认真负责,但农业总还是要靠天时地利,还有很大部分要根据市场发展。为做好农业服务,该村管委会副主任崔春专门负责农业销售。

大蒜地往前走不远就是西瓜种植基地。鲁庙村合作社每年种植10个大棚西瓜,占地11亩。因西瓜重茬种植第二年瓜的品质不好,合作社西瓜在1000亩地里轮着种。现在销售的是二茬瓜,售价1块5毛每斤,头茬瓜售价高,每斤在4块多。头茬瓜已经卖完,收益非常好。

崔春靠在车头,接着电话,已经有一辆大车装满西瓜,到其他地方过秤时发现超重,崔春让他等会儿。第二辆车正在装车,马上过去,多的转到那辆车上。

“我们的瓜在江阴很受欢迎,以团购的方式销售,客户直接在微信群中下单,每年能销售50多吨。”崔春说,这样的销售渠道已经持续好几年,现在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发往江阴的瓜是我们品质最好的瓜,形状、大小、甜度都非常好。”

在瓜棚中还有一些瓜是这次发车打下来的次品瓜,周边的一位瓜贩在与崔春谈这些瓜的卖价。一阵讨价还价,这些瓜以每斤1块1的价格卖出去,不过瓜贩还有个要求,要崔春给凑出两万斤西瓜。

这边谈完,那边崔春就去与王彬商量了一下:“今天摘下来的瓜肯定不能明天卖,而且现在西瓜一天一个价,能早卖就早卖。”

“管,你负责好就行。”

“每次销售,我都会联系这些瓜贩。他们想捡便宜买,我们也不想剩瓜,双赢。”对于做生意,崔春真的很精明。

马上就要麦收了,收下来的小麦销售也是崔春负责。这两年鲁庙村900多亩粮食总能在价格最高的区间销售出去,这全靠崔春。2021年,崔春开始在鲁庙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在这之前,他一直从事粮食销售工作。对于粮食销往哪个地方,卖多少钱,崔春门儿清。

“我的手机里面有粮食销售的群,里面都是从事粮食销售的朋友,平时我也会拜访一些粮商,一些公司老总,买粮卖粮。”说到卖粮,他告诉记者一个门道:“要在粮食收获的一两个月后卖粮,才能卖出好价格。”

“至于怎么卖,往哪里卖,这些都有讲究。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储存与烘干粮食的地方。”崔春意味深长地说道。鲁庙村在104国道北侧有自己的仓储,紧靠路边,占地1600平方米,建有烘干设备,不仅存储合作社的粮食,也高于市场价收购周边农户的粮食。这些年,鲁庙村的粮食仓储每年保底增收7万元。

专业的人做好专业服务

要想做好农业服务,书记肯定不能是农业“门外汉”,王彬以前也是种田大户。

刚任职鲁庙村党总支书记的时候,2019年之前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而且无固定资产。

“之前,鲁庙村有‘三无’,无资金无资源无经验,村部还亏损,怎么办?只有敢闯才能打出一片天。”深思熟虑后王彬开始动员村两委人员一起为村集体经济建设出力。他带领村两委外出到先进村学习、考察,之后结合鲁庙村实际情况,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村两委干部6人毅然自掏腰包筹集12万元资金成立鲁庙集体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2019年,鲁庙村流转400亩村集体土地进行自主经营种植玉米,当年增收10万元。收获的喜悦点燃了村两委成员奋发的激情。自此,王彬带领村两委乘势而上,在经营中找商机,在创新中求发展。

“鲁庙就是农村,没山没矿没工业,肯定要琢磨着土地。”王彬也是种地能手,合作社开始经营的时候,王彬就鼓励多元发展,“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多元经营优质农业,才能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

王彬说,搞农业也不能死脑筋,要根据市场来。2021年,鲁庙村开展黑猪养殖,最后以25元每斤的价格销售,大赚了一笔。后来一段时间受非洲猪瘟影响,王彬果断改换赛道。不养黑猪,进行无絮杨种苗种植。自己不会,就与林场合作。2023年无絮杨市场饱和,王彬果断砍掉这个产业,除部分无絮杨没卖掉留存外,不再扩种。现在,鲁庙村开展的大棚西瓜产业是一对老夫妻专门种植,每年保底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

在无数次摸索中,鲁庙村有了自己的模式,也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2020年,合作社在做好自主经营同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粮食收储中心,帮助加工企业收购小麦、玉米,同时对接江阴华联超市、南京华润苏果超市,帮助采购西瓜、甜瓜等。2020年总收入51.12万元、2021年总收入73.36万元、2022年88.12万元、2023年92.97万元。

“2023年,我们固定资产租赁0.57万元,土地发包收入2.1万元,鲁庙合作社经营收入90.3万元。其中经营收入种植小麦收入25.2万元,种植大蒜收入4.5万元,种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收入10.1万元,种植大豆收入12万元,种植玉米收入20万元,种植蔬果大棚收入12万元,粮食收购与销售收入6.5万元。”对于合作社的收入王彬如数家珍。

“另外一点,我们不断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让村两委干部工作有目标,干事有方向,无论干什么事,事先制定任务书,排定责任单,建立工期表,用好考评账。”王彬很清楚,这帮能干的村两委人员是鲁庙村的“新质生产力”,如何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是王彬需要思考的事情。在鲁庙从来没有一言堂,凡事商量着来,发现问题,专业的人提出方案,其他人补充后再实行。

王彬说:“鲁庙村两委人员各展其能又团结一致,我们会继续在产业培育、村集体增收农民增收上下功夫,持续建设美丽、富饶、宜居的和美新鲁庙。”

标签:
责编:袁俊华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