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大家观察下这个小麦,穗数足,穗型大。小麦进入灌浆期,这个时期是决定小麦千粒重的关键时期,也直接影响着今年小麦产量的高低,所以一定要做好灌浆期管理,保证小麦稳产高产。”5月17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扬州大学朱新开教授在江苏睢宁县田间给种植大户们授课。

管用!到田间地头授人以渔
在田间地头奔走忙碌,授人以渔的农业专家们活跃在农村的田间巷里,成为农民口中的真专家、好师傅……近年来,睢宁县持续推进专家田间地头把“麦”问诊送“锦囊”服务。连日来,正值小麦灌浆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期,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除了自身技术团队,还邀请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课堂”,通过农业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科技服务等方式,并结合每块麦田实际情况提出了“因苗施策、分类管理、灵活应变”的小麦高产稳产技术措施,真正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今年种了200多亩小麦,眼下小麦长势良好,有技术人员的指导,我感觉心里很踏实,今年小麦一定能丰收。”陈振海说。前几年,由于“靠老经验、老思维种地”以及小麦种植专业技术的欠缺,陈振海亏了不少钱,农技人员指导后,科学种植、科学管理,陈振海不但扭亏为盈,更是在农技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成为了一位实打实的农技“土专家”。
实用!为小麦科学管理传经送宝
新质生产力的“新”,是为“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品种,“质”则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就农业而言,生产经营主体为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农户。向“新”提“质”,就必须得抓好向经营主体“传经送宝”这一核心环节。这种“田间课堂”让科技下乡,让农业科研院所专家、“土专家”以及农业技术人员面对面教授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指导他们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激活农业增长新动能,升级农业发展新生态。

“正值小麦灌浆期,要注意叶面喷肥增粒重,预防干热风。”在庆安镇杨圩村的麦田里,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刘秀秀面对面教授农户小麦单产提升技术。该技术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变施肥等多种措施实现小麦产量提升,2023年睢宁县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徐麦185”高产攻关田实收测产亩产744.3公斤,凌城镇胜利村示范田实收测产亩产732.3公斤,单产摘得两项全省第一。
“今年政府给我们老百姓种的小麦指导杀虫、无人机打药,这种做法确实好,现在小麦也快成熟了,今年的小麦麦穗大,颗粒饱满,长得真不赖。”在陈宏尚深邃的眼神中,看到了喜获丰收的希望。
睢宁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李振宏说,“近年来,睢宁县以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引领,深入实施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县行动,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坚决守住全县粮食安全底线,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速。”

五月的睢宁,麦浪千里翻晴风,满眼绿意待丰耕。田块整齐、阡陌交错,小麦颗颗饱满,一片黄绿,如无边的绿色的海洋,在初夏的田野上一浪高过一浪,宣示着又将是一个夏粮大丰收。(王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