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今年以来,徐州泉山桃园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民生服务,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构建“党建+”基层治理新模式,从“小切口”去做“大民生”,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以实际行动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坚持“党建+社会救助”,为民生服务赋能。坚决扛起兜底保障政治责任,通过建立动态“主动发现”机制,持续完善“主动发现、主动告知、主动核实”服务模式,以社区为主阵地,发挥基层工作人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定期对辖区进行细致排查,密切关注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做到及时预警、及早发现、及时救助。通过全体党员亮身份,常态化入户走访重病重残家庭、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低收入家庭等,对困难群众开展关爱服务。全面掌握困难群体生活状况,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一户一策”帮扶服务和“一老一小”重点关注模式,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1-4月走访困难群众120余人次。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开展走访慰问、政策宣传、心理安慰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辖区党员争当“暖心爸爸”“暖心妈妈”,与困难儿童结对,做到心有所慰、难有所帮,还通过发放传单、现场解读等形式对过往群众宣传了社会救助政策,让广大群众充分知晓社会救助政策,也让困难群众进一步了解自身权益。
坚持“党建+队伍建设”,为民生服务添力。为着力强化党员主动服务意识,坚持以“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理念,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平台,持续引深“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走访慰问、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活动,面对面、实打实、心贴心服务群众,关爱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3月,组织辖区党员及志愿者定期开展“清洁家园”大整治活动,党员及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手持垃圾夹、垃圾袋、扫把等清洁工具,深入辖区对垃圾存放点位及小区角落进行打扫,对电线杆、楼道口小广告进行深度清理,以实际行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卫生环境整治中,齐心协力美化家园。同时,以开展业务培训交流、提高业务技能为切入点,邀请中共徐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与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郝亚娟和徐州市公安局警察培训中心教务科科长刘峰,从培塑政治信念、砥砺党性担当、强化作风历练、树好自身形象等多个方面分别进行专题授课,引导党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民生服务提质。
坚持“党建+阵地宣传”,为民生服务增效。桃园街道利用“线上+线下”“集中+分散”“传统+创新”宣传相结合,灵活扎实推进惠民利民政策解读,积极开展“党建+学雷锋”等暖民心行动宣传,利用“流动宣传桌”为居民提供惠民政策解读、法律援助、民意收集、服务事项代办等服务,以“摆摊子”“讲故事”形式推动法治人社、平安人社理念深入民心。同时,积极发动“桃先达帮帮团”志愿服务队成员以“小切口”推动理论宣讲,为居民送上优质、高效、便捷的红色宣讲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真正做到让群众想听、爱听,听得懂。为推进张小楼社区拆迁工作顺利开展,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员亮身份、树旗帜,带头学习政策、签订房屋补偿协议,形成“党员为点,以点带片”的示范效应。在征迁原则上,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实事求是,不搞边缘化、不搞特殊化。在征迁程序上,严格依法依规推进,确保无法律瑕疵。坚持阳光拆迁,党群同心、干群合力,共同开创“以党建带征迁”的新局面,使党建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
下一步,桃园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建+”新模式,以“强”核心、“筑”根基、“注”动力、“突”特色为抓手,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各项民生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