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方寸之地做文章,小庭院里能增收。近年来,徐州市经开区徐庄镇党委通过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使庭院经济在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了闲置土地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拓展了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让农家“方寸闲地”蝶变“增收宝地”,推动农业增效、集体与农户“双增收”。
盘活“沉睡”资源,厚植发展优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为继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公共空间治理成效,探索破解多年来农村人居环境公共空间治理容易反弹,资金重复投入的实际困难。徐庄镇党委本着“公共空间为公用,产业引进出效益”的指导目标,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外出学习和会议论证研究等形式,让村干部了解政策标准,给村民讲清预算收益对比,引导群众积极盘活房前屋后闲散土地,参与中药材和花草栽植。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和基础条件,建设特色鲜明的镇村公共空间闲置地块绿化美化体系。盘活现有102个自然村线路主干道、村庄内房前屋后、休闲文化广场等零散土地约400余亩,引进集观赏性和收益性兼备的中药材和花草栽植。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硬化之外皆绿化,药材成材有产出的强镇美村惠农目标。
强化管护措施,确保落实见效。明确责任,精准施策。按照镇级监管、部门指导、村级主导、农户参与的原则,由镇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规划设计,各村负责具体实施,严格落实“三品一标”要求,统一中药材种植技术、产品销售等环节,不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同时根据该镇气候、土壤质量和水质条件,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种植成本、适应性强、品质优良、产量高且耐病虫害的品种进行种植,经过多次论证研究,决定首先引进薄荷、鸡冠花、芍药和射干等乡土花卉品种作为庭院经济的首选产业进行示范种植。完善机制,严格考核。结合村镇管护一体化模式,建立村专兼职管护队,认真研究栽植后的管养举措,确保成效。建立检查调度制度,定期开展阶段性验收和考核,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对完成较好的村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表彰,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项目。召开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组织全体班子成员、驻队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70余人参加,观摩队伍先后来到赵疃、岗楼村实地查看了鸡冠花、芍药和射干等中草药培育发展情况,听取了技术人员、当地种植户对中药材种植管理的介绍。
巧妙变闲为宝,破解闲置难题。以奖代补,持续发展。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参照同期市场种苗行情价格,对集中连片地块适合机播和撒播的种植面积,每亩财政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500元;零散地块采用苗芽栽培的,根据不同品种栽培密度和价格差异每亩最高补助不超过1200元。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管询价采购方式、合同条款约定、种苗核验、栽培管理、面积和成活率核查、资金拨付等关键程序。以行政村为主体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和管护,同步建立种植管护和周期生产长效运行机制,逐步探索品种引进更新和成材后产品良性产出的循环效果。资源整合,做优产业。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采取“庭院+”发展模式,通过碎片化整合利用,栽种景观型、效益型中药材,既能满足对现有闲置空间裸露土地滋生的杂草进行覆盖,达到以草制草的效果,又能够根据不同空间地块选择既有绿化美化效果的中药材和花草装扮乡村,在将方寸闲地变成创收宝地的同时也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节省了环境整治费用的支出,使庭院经济不仅有“看头”、更有“赚头”,实现庭院经济与产业链有效联结,让“微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庭院经济作为特色产业的“浓缩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下一步,徐庄镇将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在庭院经济上做规划、明思路,丰富庭院经济内涵,形成特色化、多样化、产业化的庭院经济新业态,让更多群众通过“小产业”增收致富,实现“一路一风景,一户一庭园”。(张珊珊 张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