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冬训年年有,年年各不同。作为一名老党员和基层文化宣传员,我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每年党员冬训感受颇深。时代在变,冬训形式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我对党员冬训工作的执着,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思想的渴求。我认为,只有不断创新宣讲载体,丰富宣讲形式,用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实现冬训出新出彩,宣讲“声”入人心。
“行走课堂”受欢迎。要坚持把课堂开进乡村、开到农家,组织“百姓名嘴”、“五老”宣讲团,广泛开展理论宣讲“五进”活动,编写通俗易懂的讲稿,帮助党员群众更好地理解,宣讲因地因人制宜,用方言土话为村民解读,让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实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没有麦克风,全凭嘴一张嘴;没有讲台,处处是讲台;没有固定听众,群众都是听众;群众在哪里宣讲跟进到哪里,“随机”开讲,因人制宜,这种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场地限制、不受人数限制的“行走课堂”,党员欢迎,群众喜爱。
“流动课堂”不停课。要探索创新冬训+新模式,突出“理论”“文艺”双融合,开展党员冬训+全民阅读活动,将党员冬训搬进农家书屋;突出党员冬训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载体,把冬训课堂嵌入活动之中,让党员群众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精心挑选民间艺人,组织“文艺轻骑兵”,利用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编排成文艺节目在全镇巡回演出,使“流动的课堂”永不停课,让大家在寓教于乐中了解党的政策和相关精神。截至目前,丰县师寨镇已编排微宣讲节目6个,开展专题理论宣讲10余场次,受众超过3000人次。
“送学上门”不停学。要针对农村流动党员多和老党员行动不便的实际,开展送书送学活动,组织“送书送学小分队”,将党的创新理论及一些书籍送到各农家书屋、送到辖区部分老党员手中。通过“送学上门”,常学常新,不仅加强了老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丰县师寨镇 张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