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唱响新时代“马庄之歌”
2024-03-05 09:42: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蒋新会 李权 张雷

3月1日,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香包文化大院里,空气中弥漫着阵阵中草药香,“绣娘”们忙活得热火朝天,香包订单一个接着一个,马庄香包销量节节攀升。“今年,龙元素香包颇受民众喜爱。”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一边组织工作人员打包“龙马精神”香包礼盒,一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夕,我们就接到了一个16000套龙年香包订单,打响了马庄香包2024年第一炮。”仅此一单交易金额就达150余万元,这让她和团队里的“绣娘”们干劲十足。

这是马庄村党委大力实施以强战斗堡垒、带生态宜居、带乡风文明、带生活富裕为内容的“一强三带”工作法中“带生活富裕”的一个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来到马庄,对我们村的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予以肯定。我在党员活动室向总书记汇报了‘一强三带’工作法的具体实践,时至今日,依然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王侠说,近年来,马庄村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文化润村为两翼、文旅产业为龙头,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独具马庄特色的发展之路。在精神文明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马庄经验”被写进了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党建引领“奋进”曲

“田野上摇晃着沉甸甸的金黄,收获着我们的喜悦和晴朗。纺织机织出了锦绣前程,告诉我们实现了已久的梦想……”《马庄之歌》曲韵悠长,回荡在马庄村。让马庄人自豪的是,歌词里的美好画面如今都已成为实景。

“这几年在我们村和我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我的变化是集体观念更强了,对集体的事情更关心了,发现一些和群众密切相关的事情,我会主动向村里反映,也会主动去引导社会风气。”马庄村老党员徐传贵说。

“每月1号升国旗,组织‘国旗下的演讲’,党员干部每天开晨会商讨工作,目的都是让党员干部勇于亮身份、严要求,提高担当精神和服务意识。”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介绍,马庄村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共115名党员,“在我们村,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党员干部必须带头禁止;村里号召什么事情,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前面。”

“从1988年开始,马庄村就走上了一条适合村情发展的‘党建引领、乡风润村、产业富民’之路,抓党建、强班子、强队伍、强思想,用一个好的党风带动一个好的民风,真正实现了一个‘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效益增’的局面。”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说。

抓党建促发展,发挥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近年来,马庄村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一强三带”工作法,坚持选优配强“两委”成员,在“两委”换届中精选有想法、活力旺、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入村工作队伍。扎实推进“固定学习日”“政治生日”等,坚持对重点工作一天一晨会、一周一调度;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不断进行“头脑风暴”,在谈心谈话中交流碰撞不同思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精神文明“协奏”曲

“小时候,一下雨整条路都是泥,现如今全是柏油路,家家都通自来水、天然气,卫生间也全部变成水厕了,每个月还有志愿者来给大家理发。”47岁的村民王冲是土生土长的马庄人,在他眼中,现在的生活不仅条件变好了,休闲活动也更多了。“闲时可以和邻居去村里文明实践站下象棋,文化礼堂里还定期有村乐团演出可以看。”王冲所说的“村乐团”是马庄农民乐团,马庄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乐团成立以来,以自编自演的形式演农村事、道农民情,不仅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更多次赴省进京、漂洋过海,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成功把马庄的名气‘吹’了出去。”马庄村党委委员孟辉自豪地说,乐团还通过组织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村民素质,提振大伙儿的精气神。

“总书记来考察时,指出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这句话我们牢记在心。这几年,马庄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去年我们以家庭档案积分为基础,以电子积分卡为媒介,实行‘一户一卡、一分一元、一月一兑’管理,对好人好事、先进优秀等给予积分,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积分管理—积分兑换’闭环运行。”毛飞介绍,村里计划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积分超市商品采购,引导村民从“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看着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毛飞干劲满满。作为村里的“当家人”,他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更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从“富口袋”做起,在“富脑袋”上发力,着力建设好“村民富裕、乡风文明、美丽宜居”新马庄。

香包真旺“共富”曲

联络南昌礼品展销会主办方明确举办时间、对接山西文旅商讨香包产品入驻五台山事宜、线上线下销售马庄香包……王侠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只有不闲着,不怕麻烦,搞好主动对接,带着大家一起干,我们马庄香包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先机。”王侠坚定地说。

今年,在王侠的带领下,她和“绣娘”们设计制作了龙形玉佩挂件、龙形摆件等15款龙元素香包,其中多款由藿香、佩兰、苍术等十余种中草药调和而成,有避瘟疫、杀菌功效。

午后的阳光照进香包制作室,香包和各类工艺品五彩斑斓,煞是好看。“缠线是缝香包的第一步,线要一根一根码好,不同颜色的线可千万不能乱。”年近古稀的“绣娘”马汉芹端坐在工作台前,耐心地为新手传授缝制技艺。

随着订单的增多,不少邻村的“绣娘”也加入到马庄香包缝制团队。从构思画图、剪制小样,到挑选布料、配制中药,再到穿针引线、填充棉花,马汉芹总是事无巨细地讲解,确保每一只出自不同“绣娘”之手的香包质量过关。

“去年,马庄香包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带动了近400人就业。”毛飞说,马庄香包的销售额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而他在春节前刚与一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马庄香包一定能够卖得更旺,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毛飞信心十足地说。如今,马庄香包这一指尖技艺“缝”出了美好生活,马庄村也开出了“香包致富车”,走上了乡村振兴路。

标签:
责编:贾晓君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