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焕钰
2月19日至21日,我市先后出现降雨、冻雨、降雪天气,最低气温在-9℃左右。寒冷的天气下,九顶山动物园的管理人员为保证动物们安全度过恶劣天气,用上了各式“取暖神器”,开启“花式御寒”模式。
环尾狐猴是花式御寒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它们被转移到室内展馆。通过玻璃可以看到,环尾狐猴们挤在“树洞”里,伸开双手专注地烤着“小太阳”。作为两栖爬行动物,由于自身体内没有调节体温机制,仅能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以提高体温,是常见的怕冷动物。在红鬣蜥的玻璃橱窗内,暖光灯、日光灯、紫外线灯一应俱全,大功率的灯泡像家用浴霸一样不断散发着融融暖意。
大功率灯泡开启,白化网纹蟒懒洋洋地盘在橱窗一角“晒太阳”,旁边还有饲养员还为它准备的厚棉垫子。为了让馆内各种蛇、蜥蜴、鳄鱼等“冷血动物”平安过冬,九顶山野生动物园通过全光谱太阳灯、紫外线灯和加热灯“过冬三件宝”给动物营造有温度的饲养空间,同时还用温度计实时监测动物生存环境温度。
在动物园里最受特殊照顾的,当属在冬季刚刚生产完的动物或者刚出生的幼崽,保育员给它们的房间装上了空调,随时保持恒温状态,让它们安然过冬。在动物园,与“冷血动物”一样怕冷的,如亚洲象、水豚、火烈鸟等热带动物的活性也都不强。根据不同动物的习性,九顶山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为300余种、近2000只动物提供了多种保暖措施,并且根据动物的习性采取了棉被、取暖器、浴霸、空调、地暖等保暖设施,保证动物安全温暖过冬。
除了给外部环境提升温度,饲养员们还在冬季饲料上进行了调整,所有动物每天的“伙食”量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0%,并增加了热量更高的食物,希望让动物们“增肥”,保证它们在冬季的营养所需。
相比怕冷的动物,动物园里还有一群喜冷派的“雪地英雄”,东北虎、美洲豹、金钱豹、黑熊、狼等动物活跃性相对较强。由于东北虎常年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怕热不怕冷,因此夏天“难过”,反而在冬天非常活泼。伙食的增加让东北虎身材还发福了一些,没事就在雪地里散步。狼是最能御寒的动物之一,即便到了下班点,狼群依然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立“山头”。小浣熊一到冬天就开启了“大胃王”模式,不断为自己储存脂肪。宽厚的脚掌、茂密绵厚的背毛,为小浣熊提供了绝佳的抗寒“神装”。经管大雪纷飞,小浣熊依然开心地在雪里撒欢奔跑。丹顶鹤时而翩翩起舞、时而闲庭信步,在水塘一旁的雪地里像“冰雪公主”一般优雅、灵动,美到窒息,成为雪后动物园的独特景观。
“下雪后气温降低、地面湿滑,可能导致动物摔伤,在雪里活动的动物都会有饲养员跟着、陪着,一旦发现滑倒都会第一时间查看,保证动物们的安全。”九顶山野生动物园策划部经理叶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