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春莹 见习记者 李璐瑶 马思为 实习生 杨帆
“徐州地铁,太暖了!”又一轮寒潮天气来袭,为保障市民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安全出行,2月20日,徐州地铁1、2、3号线全线网延长运营服务时间到午夜12点,这一举动温暖了不少徐州市民的心。
地铁,不仅是出行的纽带,更是城市生活的缩影。2023年,地铁单日客流量屡破纪录,在徐州地铁彭城广场站,日均客流量达到4万余人次。
跳动的数字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现在,更预示着未来。
为什么徐州要在轨道交通上狠下功夫?随着城市轨道网络不断完善,藏于地表之下的城市“脉动”究竟为徐州发展带来了什么?记者梳理数据后,找到了答案——
盘点客流量Top3站点
中心城市能级UPUPUP
2023年“五一”假期,徐州东站累计发送旅客36.78万人,到站旅客25.25万人。中秋国庆假期,徐州站发送旅客31.48万人次,徐州东站发送旅客59.87万人次。
去年,有大批游客涌入徐州,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成为大多数游客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徐州地铁客流量自4月29日起连续3日破新高,分别为38.59万、42.73万、46.63万人次,同比增长478%。
2023年的最后一天,徐州地铁再迎客流新高,客运量首次突破60万人次大关,达到61.79万人次,创下单日历史最高客流纪录!
……
徐州地铁客流量屡破纪录,一个个数字不仅反映了徐州市民和游客把地铁作为出行方式的日益认可和依赖,更是城市能级提升的生动体现。
目前,徐州地铁运营站点共54个,2023年徐州地铁进站客流量Top3站点分别是彭城广场站、徐州东站站、徐州火车站。
为什么是这3个站点?记者选取2023年11月1日至12月1日徐州地铁数据进行分析。
因为Top3 站点的工作日与周末日均客流量存在明显差异。
彭城广场站在选取时间段内,其日均客流量达到4.927万人次左右,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约为4.482万人次,商圈站点客流量相较于其他站点更为集中。
如果说工作日商圈站点的高客流量反映了城市正常的商业活动和通勤需求,那么周末客流量的增加则展示了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消费活力的提升。
周末,彭城广场站日均客流量为6.207万人次。其中,以2023年11月18日(周六)为截取时间该站点最大客流量6.71万人次。
从地理位置来看,彭城广场站紧邻苏宁、金鹰等商业综合体,周边汇集了中心时尚大道、中央百货大楼和悠沃地下商业街等商业设施。同时,该站点作为1号线与2号线的重要换乘站,客流量的增长受到两条线路换乘的影响。
因此在中心商圈与换乘站双重效应叠加下,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彭城广场站的客流量都稳居第一位。
从繁华的商圈到繁忙的交通枢纽,徐州中心城市的实力无处不在。
对比徐州火车站站、徐州东站站客流量,记者发现周末日均高于工作日日均客流量。
工作日,徐州东站站客流量基本维持在1.3万人次左右,徐州火车站站基本维持在3.2万人次左右,两个站点的客流量相对稳定。周末,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增加,客流量提升,徐州东站站周末日均客流量约1.8万人次,徐州火车站站周末日均客流量约4.3万人次。徐州东站与徐州火车站是重要铁路客运站,据此可以推测出周末游客来到徐旅游增加了这两个地铁站点的基础客流量。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积极打造南京都市圈、淮海经济区、苏锡常都市圈,深入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立足徐州都市圈建设,我市将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铁枢纽,不断提升交通枢纽能级。
地铁客流量上升显示出徐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事实证明轨道交通并不是孤立于其自身的城市轨道交通,它将与周边地区的轨道交通实现更紧密的连通,给徐州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
藏于地表之下的城市『脉动』
缩小时空距离拉大城市骨架
奔驰若风,疾行如电,伴随着巨大的呼啸声,一条条钢铁巨龙穿梭于地表之下。2019年徐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紧接着2020年2号线,2021年3号线陆续开通运营。
得益于徐州地铁的快速发展,广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自地铁1号线开通以来,徐州地铁网络不断完善,线路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角落,打破了原先区域之间的隔阂,形成更加紧密的城市整体。
以1号线路窝站为起始点,记者统计了路窝到1、2、3号线各个终点站的公交出行时间和地铁出行时间。通过对比,路窝站到任意站点乘坐地铁时间基本在1小时以内,最长62分钟,如果相同的距离乘坐公交最短需要1小时35分,最长则需要2小时。
徐州3条地铁线路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无论是前往商圈、学校、医院,还是游览景区,市民都可以轻松乘坐地铁实现。
地铁出行让市民节省了大量时间,也加快了城市的生活节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徐州地铁为城市格局带来一次新的变革,曾经的郊远之地逐渐蜕变为城市经济主翼区域,进一步扩大城市骨架。
金龙湖片区从村落聚集地、小工厂林立蜕变为寸土寸金的居住、商业、办公的宜居宜商的经济佳地;铜山区如今已是产业聚合的主城南部佳地;新城区则从无到有,从行人寥寥到车水马龙,从泥泞洼地发展为城市封面。
64.247公里的地铁线网成为部署城市商业的触角。向下扎根,围绕地铁车站、依托地铁客流,“轨道上的地铁商圈”全面起势。云龙万达广场、万科新淮中心、三胞国际广场、铜山万达广场……多家商业体分布在地铁沿线。
地铁在提升了区域价值的同时,也带动了土地价值。2023年,徐州市区共拍出56宗涉宅地块,出让地块最高楼面地价Top3分别为市原二毛厂地块、中山饭店地块和新元大道西C地块。
其中,中山饭店地块紧邻地铁1、2号线,新元大道西C地块紧靠地铁站点,位于地铁2号线新元大道站附近。
据了解,2023年徐州市区商品房项目销售排行榜前两名,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位于2号线附近,招商万科山水间位于在建的地铁4号线附近。
地铁,作为徐州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对城市的发展、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不仅仅是连接城市各个部分的纽带,更是推动城市繁荣的关键力量。
徐州轨道交通里程
未来突破400公里
2023年12月27日上午,随着一声巨大的轰响,商聚路西站隧道口最后的围护桩倒下,地铁6号线全线洞通,预计2025年通车。
截至2023年12月,徐州地铁已建成运营3条线,目前总里程64.247公里,3号线二期、4、6号线在建,5号线已经获批,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而2023年全省GDP排名第四的南通市,地铁运营里程仅有39.18公里,排名第五的常州市也仅有53.99公里。
相比之下,徐州的地铁建设速度和规模显示出其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徐州也正朝着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体系不断迈进。
2023年9月8日,《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2035年)》获得市政府批复。
这意味着,远期徐州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市区线和6条市域线构成,线网总体呈现“网格+放射”状布局。其中,8条市区线和4条新建市域线总规模为404.7公里,253座车站,其中换乘站44座。利用既有铁路的市域(郊)线两条,开行公交化列车服务市域交通出行。相比2017年市政府批复的《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多了8号线以及两条利用既有铁路的市域(郊)线。
规划显示,3号线延长到潘安湖大学城,与S1号线交会;5号线北延,经过港务新城(柳新)到达刘集;8号线起于振园路站、止于龙亭村站,7号线起于大彭镇站、止于路庄村站。S1号线起点改为徐州东站,徐州东站—大庙为S1号线/1号线二期共线;S2号线起点为拖龙山,始发站与2、8号线三线交会;S3号经刘集,再向北到郑集、黄集。
此次规划确定了253个站点实施分类开发,包括枢纽站、中心站、组团站、端头站、一般站。
徐州地铁的不断延伸,展示了徐州的城市发展潜力,也预示着徐州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条藏于地表之下的城市“脉动”,连接着城市发展的现在与未来,塑造着城市的骨架,促进了城市间的交流与融合,持续带动徐州城市形象与能级的飞跃,整体城市格局将迎来新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