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云)2月7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系统回顾2023年工作,全面部署2024年任务,提出我市将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三个引领”,通过引领国空传导、引领都市产业布局、引领立体开发模式,发挥好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有效解决各类“城市病”。
2023年,我市高品质布局优化,空间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国首批获批,主城区释放城镇建设空间85万亩,为全市未来12年发展擘画了新蓝图。五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获批复。主城区43个详细规划方案全部完成专家论证,44项市级专项规划有序推进,累计完成715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6个村庄规划入选全国、全省优秀案例。制定出台《主城区都市产业布局规划》,形成“4+16+N”都市产业空间载体,助力解决主城区存在的产业空心、资源空转和楼宇空置等问题。编制形成《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示范带总体规划》,构建“一廊总体引领、六区重点打造、六段全域统筹”总体空间布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会议认为,从空间规划层面看,当前我市各类“城市病”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2024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三个引领”。
——引领国空传导。加快报批主城区43个单元详细规划,督导44项市级专项规划加快编制,督促县(市、区)详规和镇级总规编制报批,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调整,引领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全面完成727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引领农业空间布局优化。加快城区林地、自然保护地、湿地、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编制及实施,引领生态美丽徐州建设;
——引领都市产业布局。推进实施《徐州市主城区都市产业布局规划》,科学谋划M0、M1用地规模位置,优化各类产业社区、都市型工业用地和新型产业用地的布局结构,推进轻加工、微制造产业“进城上楼”,提升城区“产城融合”能力,推动实现都市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目标;
——引领立体开发模式。推动实施《徐州市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开展地下商业综合体研究,推动市政基础、重大交通和18个重点地区地下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构建“窄马路、密路网、微循环”立体路网交通,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土地综合立体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