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8日徐州讯 “香菇蘑菇金针菇,诈骗提醒别疏忽”“黄瓜南瓜大冬瓜,不做被骗小傻瓜”……冬秋之交,睢宁县李集镇农贸市场和超市中反诈小贴士“新鲜出炉”,吸引了众多目光。
为进一步打击惩治电信诈骗犯罪行为,加大反诈宣传力度,提高李集镇群众防骗意识,营造群防、群治、共建、共享良好氛围,年初以来,李集镇人大积极介入反诈阵营,以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为抓手,以建设“平安李集”为契机,聚焦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打出组合拳,共建反电信诈骗新堡垒。
落实工作责任,强化部门协作防范
“给钱不要,要钱不给。”在李集镇庄河村“梳网清格反诈宣传”中,村民们牢牢记住了这样一句话。
为扎牢“电信反诈网”,李集镇人大邀请法官、律师详细讲解相关法规,引导镇村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同时结合身边真实的案例,将网络视频中的犯罪行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化群众对电信诈骗的认知和感受,定期举办反电信网络诈骗培训会,讲解电信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常见类型、新型手段等,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构建全民参与的反诈大格局。
突出阵地宣传,筑牢反诈基础防线
“我们现在每天都能看见反诈信息,这些标语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信刷单、不能乱点链接…”正在超市中购物的李集镇东圩社区居民王明友老人说。
李集镇人大聚焦反诈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超市、农贸市场、快递点等人员密集场所优势,将诈骗套路和反诈方式编成顺口溜,通过广播进行播放,既诙谐幽默又朗朗上口,得到了频频注视与点赞。同时,在超市大门处摆放反诈宣传展板,张贴反诈标签,将反诈知识送到人民群众身边,营造“时时提醒、处处提防”的反诈氛围。
拓宽宣传渠道,延伸防范宣传触角
“人大代表和网格员经常向我们宣传:天上不会掉馅饼,遇见诈骗信息立即报警”,李集镇西圩社区居民李培明说。李集镇人大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常态化防范宣传,每天转发的反诈预警达成230余次,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转发讲解典型案例,剖析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伎俩,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广泛宣传防电信诈骗知识,发布诈骗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提高防骗意识,确保宣传不留死角,该镇推出的“电影+”反诈宣传,形式新颖,群众感受深刻,让反诈防骗宣传又多了一个“新课堂”,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人大代表们也在“反诈一线”履职尽责、淬炼提升。(王小溪 袁翼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