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日徐州讯 姚欢欢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街道后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社会治理办公室正股职干部(兼)同时也是鼓楼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自任职以来,他始终遵循“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坚持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民意,以最快速度熟悉各项事务,时刻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完善基层治理,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扎实开展村民服务,成为广大村民心中的“贴心人”。

强化队伍建设,在“大练兵”里练就“硬本领”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姚欢欢着力发展“能带头、会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先进积极分子进入支部班子,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开设“尖兵课堂”,将党员干部派到乡村振兴主战场,深入基层一线长本领、增才干,每年组织党员干部为“两委”成员8搭建“成长云梯”,开展“红色读书班”6次,变“独角戏”为“大合唱”,20名老中青党员干部走上讲台领学先进典型和学习材料;开展“实景党课”6次,变“封闭式”为“开放式”,90余名党员干部在参观学习中,提升了学习成效。同时,采取专题学习会、复盘总结会、“金点子”座谈等方式,多途径、全方位提升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努力为村民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过得硬、叫得响的干部队伍,在疫情防控、防汛排涝、三夏生产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夯实发展根基,在“破零战”上跑出“加速度”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18年之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全年经营性收入近乎为零是后姚村的真实写照。姚欢欢立足强村富民目标,统筹各方资源,精准定位,主动求变,全面整合辖区可用的资产资源,通过召开四议两公开、协商议事等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盘活利用好现有集体资产资源,将空闲土地、闲置厂舍等公开发包,并针对河堰地、边角地进行集体种植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同时,借助后姚村的地理位置、本土劳动力等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驻地企业、驻地项目等优势资源,组织“两委”成员成立“红小二项目服务队”,对已入驻的金利液压项目和比亚迪项目提供场地安保、用工协调等“保姆式”服务,从而实现村企共赢,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近三年后姚村年收入分别达到96万元、120万元和150万元。随着村集体经济发展“自我造血”功能的进一步提升,村民福利待遇也稳步提升,实现三年三变化,受益人群越来越广,村民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不断攀升。

走好群众路线,在“解难题”里涵养“为民情”
姚欢欢始终认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就是人大代表排忧解难的履职清单,就是要下大力气攻坚克难的任务清单。因此,为了切实了解村民们急难愁盼的问题,姚欢欢创新推出“连心信箱”“民情速递”“板凳党课”,广泛征集村民的难点、痛点、堵点,建立动态问题清单,亮化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逐一对账销号,先后修复5000余平方破损路面、加装170余盏路灯、打造“东马庄休闲健身广场”“后姚驿站”“妇女儿童之家”活动阵地以及新增2座水冲公厕等民生实事64件。同时,结合“村村进、户户到、人人访”工作要求,积极在“两委”成员、党员中心户中推行“包挂”机制,每月通过“定期+不定期”走访方式,及时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第一时间解决他们的困难诉求,让民生服务有力度、有深度更有温度。村民困难诉求的快速解决,不仅彰显了人大代表的执行力,也提振了人大代表的精气神,村支部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也不断增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姚欢欢始终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兑现着对群众的承诺。“群众信任我,选我来当选人大代表,我就要办好群众心头事,当好群众贴心人,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奋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把后姚村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宜居,老百姓的幸福感持续攀升。”谈到后姚村今后的发展,姚欢欢充满信心地说道。(朱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