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鼓楼黄楼街道:巧用“四变”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2023-12-01 14:26: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1日徐州讯 如何做好信访工作,让老百姓的烦心事、困难事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妥善解决?今年以来,徐州市鼓楼区黄楼街道巧用“四变”工作法,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一线,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黄楼街道地处徐州市中心商圈,下辖7个社区,共有30余个居住小区,常住人口约3.4万。由于新旧小区交错,居民结构多样,流动人口居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访工作的艰巨性。黄楼街道持续聚焦群众关切,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社会管理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从健全机制、畅通渠道、红色代办、源头治理四个方面出发,全力推动信访工作高效开展。

健全机制,让“信访”变“信任”

坚持将信访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形成党建引领、共建共治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坚持落实信访责任制,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分析信访形势,采取有效处置措施,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社会矛盾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坚定不移推动信访矛盾的有效化解;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各社区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制度,对群众关注高、历史遗留的复杂疑难信访案件和上级领导包案督办涉及的重点信访事项严格落实“四定四包”工作责任制。

畅通渠道,让“信访”变“信号”

集社会治理办公室、信访办公室、司法所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打通7个社区“家门口”信访服务点,将信访服务清单融入基层,通过建设一个信访接待室、一支调解队伍、一套上墙制度的“三个一”模式,实现信访代理、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工作的“三合一”功能;建立“三官一律、网格员、志愿者、楼栋长、退休党员”的信访服务体系,将信访苗头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逐步形成“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新格局。

源头治理,让“信访”变“信服”

强化源头治理,排查信访突出问题和现存薄弱环节,主动发现问题、前置介入纠纷,第一时间发现信访隐患,第一时间处理群众诉求。启动法律法规集中学习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街社两级培训,切实提高各级信访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能力。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在全街道划分平安信访网格,畅通来访、来电、来信和网络“四位一体”信访体系,聚焦群众关切,累计组织开展信访宣传活动12次,实现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化解。

红色代办,让“信访”变“信赖”

黄楼街道将信访工作全方位融入党建和网格化工作中,成立党员干部先锋服务队,所有党员、网格员都是信访红色代办员,主动“走出去”“沉下去”,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实打实为民解决难题。此外,在日常信访工作中,红色代办员及时发挥前哨作用,发现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积极开展上门调解,提升信访服务质量水平;坚持党建引领,紧盯民生需求点,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建立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信访代办机构,打造了一支60余人组成的信访代办员队伍。通过指定代办、主动代办、委托代办的形式,实现了变“等群众上访”为“替群众代办”,变群众“自己跑”为代办员“代理跑”,变被动化解矛盾为主动解决问题。

截至目前,黄楼街道共受理群众反映信访问题的信访事项共35起106人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起,实现了95%的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下一步,黄楼街道将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紧密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让问题在基层解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普惠于民。(刘晴)

标签:信访;信访工作;黄楼街道
责编:季昱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