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市云龙区人大:检察进“家”办实事 双向衔接合力强
2023-11-23 08: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23日徐州讯 近日,徐州市云龙区黄山街道亚东小区的居民终于迎来了施工队伍,开始整修小区北侧危墙,困扰他们两年多的安全隐患得以彻底消除;黄山垅小区北侧积水倒灌小区问题已经消除;福苑花园小区西侧河道清淤治理已经完工;先锋家园小区临近高架桥噪音污染问题已经召开磋商会,计划明年开工整改……今年以来,云龙区人大通过在各街道人大代表之家设立检察工作室,推动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深度融合,一件件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为民谋福,双向奔赴。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出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聚焦基层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形成代表建议,如果代表建议办理的质量和成效不高,人大监督刚性不足,往往会挫伤代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选民对人大代表的信任。云龙区人大深入推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探索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破解监督难题,有效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人民群众福祉双向奔赴。


黄山街道亚东小区北侧围墙为毛石结构,受雨水冲刷,树木滋生,年久失修,局部石块膨出,围墙变危墙,威胁周边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现场查看和听取群众意见后,区人大代表、梅园社区党委书记李全莲形成人大代表建议,在围墙产权单位整治不力的情况下,及时将建议提交云龙区人大黄山街道代表之家检察工作室。驻站检察官常亮收到代表建议后,多次到检察工作室办公,召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和相关企业现场查看、会议磋商后,给围墙产权单位下达检察建议书,使他们意识到危墙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督促及时挤出资金开展彻底整修。

设立平台,双向融合。为汇聚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工作合力,云龙区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在辖区街道人大代表之家设立检察工作室。检察工作室依托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基层法律监督,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区人民检察院为每个检察工作室派驻一名检察官,区人大相关委室、各街道人大工委也分别选派一名联络员,做好检察工作室建设和日常工作。检察工作室负责邀请检察官参加人大代表之家组织的走访、调研、视察、议政代表会等活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邀请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检察重点项目、专项行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刑事和解、旁听庭审、检察听证、公益诉讼调查;重点针对各街道辖区范围人民群众反映的环保、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反电信网络诈骗、妇女权益保护等进行调查核实,助力解决困扰群众的烦心事难办事。

健全机制,双向转化。为畅通联系渠道,推进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高效双向衔接转化,检察工作室建立四大机制。一是建议收集机制。检察工作室与人大代表之家密切配合,通过每月10日选民接待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二维码等途径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汇总、梳理、分类,属于检察职能范围内的事项,沟通检察院相关责任部门予以跟踪落实。二是建议办理机制,围绕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属于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适合转化的代表建议,及时衔接转化为检察建议。对属于检察院相关责任部门职权范围的,及时转办,并予以答复。三是报告反馈机制。检察工作室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向人大街道工委报告工作情况,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四是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检察工作室、人大街道工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有关工作,协商解决实际问题。从检察机关制发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中梳理出推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通过代表提出建议、人大督办的方式,共同推动解决公益保护问题。

云龙区九个街道人大代表检察工作室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结合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双联系”“局长进家”“云龙微公益”等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根据各街道具体情况,围绕不同主题,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活动。常亮检察官表示,检察工作室运行以来,检察官比以往更能有效听取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公益诉求,内容更广泛,议题更深入。李全莲代表认为,在人大代表之家设立检察工作室,让检察官进“家”入“室”,促进了人大代表建议得到更快落实,形成了工作合力,让群众看到了社区治理效率的提升,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信心。

高质量衔接转化助推高质量发展,自在各街道人大代表之家设立检察工作室以来,全区各街道共开展走访、调研、视察、矛盾调处、普法宣传等各类活动52次,有效解决积水点整治、安全隐患消除、环境保护、国有资产监管、反电信网络诈骗、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等民生实事37件,促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人大工作与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共赢。(耿政)

标签: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