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1日徐州讯 “绿地书香苑站到了,请带好随身物品,小心下车”。2023年10月16日一大早,看着50路公交车停靠在书香苑小区门口,报的站名是绿地书香苑,居民魏大爷开心地说,“站名终于改了!”。听到魏大爷这么说,几名前来“验收成果”的人大代表也面露笑容。在交通部门优化公交站点设置、站点更名的背后,是人大代表听取民意、汇聚民智、贡献智慧与力量的使命与担当。
民有所呼,找准民生诉求点
“门口的路修宽了,小区门口的公交站台反而看不到了,老年人乘车要走上一大段路,吃不消啊!”“修路是为了便民,但公交车站怎么越修越远了?”“我每周两次乘坐公交去市中心医院透析,车站距离远了就十分费劲,刮风下雨天只能由别人搀着。”……2022年12月10日,在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的选民接待日活动现场,书香苑小区的居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人大代表们仔细听、认真记,深入了解50路公交站点调整的来龙去脉。书香苑小区4000多名常住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当时由于部分道路维修,设置了1个临时公交站牌绿地香颂站,出了小区大门,就是公交车站。道路维修结束后,新的公交站点初具雏形,但是居民发现在公交站点的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前后两个站点都离书香苑小区距离较远。这样一来,居民出行乘车得走上很远一段路,外出办事、就医很不方便。
代表议事,架起服务连心桥
百姓有需求,代表有回应。2023年1月5日,围绕书香苑小区居民提出的优化公交站点问题,云龙区人大代表倪娜邀请来了相关职能部门,在昆仑社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召开协商会,开展“真”说实做。“今天我们请来了公交公司、市政设计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商量对策。”主持议事的云龙区人大代表袁龙旭介绍。“按照设计规范要求,两个站台之间需要相隔一定距离,小区门口出于安全考虑也不能设站。”设计单位负责人从专业的角度,向老年居民们作了解释。但他来到现场后,也真切感受到老年居民们的实际困难和诉求。他随即表态:设计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优化站点位置,尽量让居民们少走路。施工单位负责人紧接着也表示,新站台优化“搬家”后,将同步调整绿化和硬化,让居民们安全便捷出行。“从小区到公交站,这段路看着不是特别长,但却是通往老百姓心里的距离,越短越好。”区人大代表倪娜说道。初步达成共识后,昆仑社区继续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作用,在市区人大代表和社区“两委”的合力推动下,通过先后4次人大代表、街道、社区、居民、职能单位召开协商会和实地调研,为书香苑小区出行优化公交站点开出了“药方”。云龙区人大代表袁龙旭又带着居民代表去实地勘察,绿地香颂站点选址初步定在书香苑小区大门边约10米的位置,既考虑了安全,又兼顾了群众需求。居民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意。
我有所应,答好为民履职卷
“50路公交车的绿地香颂站,站名不符合实际,站台设置在书香苑小区门口,离香颂小区比较远,容易误导乘客,尤其是亲戚朋友对本地地理情况不熟悉的,更容易出错。”2023年9月份,昆仑社区代表联络站的工作人员通过“民有所呼”意见建议收集的后台,发现许多居民反映上述问题。根据云龙区人大“民呼我应”意见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区人大代表孙克第一时间将相关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上报至街道、区级部门,并转交至公交公司。9月21日,在孙克代表的跟踪督办下,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昆仑社区召开了居民座谈会,详细了解情况,并进行了实地查看,站点名称确实和实际情况不符合,并承诺10月份更名完成。
人大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把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当作要解决的“大事”,社区群众也积极参与方案的提出、设计、优化,从2022年12月到现在,几位人大代表更是忙前忙后,为了调整公交站台地点、公交站点更名,寻找资源、争取支持、聚合力量,全程跟踪督办,全力营造居民便捷出行环境,真正让“有事好商量,人大代表传递好声音”在基层走深走实。
书香苑小区公交站点的优化是昆仑社区发挥代表作用并将民生诉求转化为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如今,通过云龙区人大代表“亮明身份、民呼我应”活动,4名市区人大代表、7名街道议政代表成为群众贴心的“娘家人”,社区居民养成了“有事找代表”“有意见到代表联络站提”的日常习惯,一些基层群众俨然成为社区代表联络站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