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两年来,徐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实事,健全工作机制、夯实部门责任,不折不扣抓好协调落实,学生校内校外负担明显减轻,校外培训机构得到有效整治。伴随“双减”工作的推进,徐州市广大学校专业服务能力、多样化资源供给能力逐步“双增”,校园主阵地作用得到强化,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大幅提升。
系统发力持续推进“双减”工作
9月1日,教育部“双减”工作指导组来徐调研“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在徐州经开区,专家们听取了中小学“双减”工作介绍,实地查看了桃园路小学等15所学校社团活动现场展示,参观了振兴路小学“幼小衔接”工作成果和省级课程基地“跨学科写作”作品展,观摩了器乐队、合唱队、射箭队、手球队、鼓号队等社团的现场演出与训练。
“调研活动既是对我市‘双减’工作的一次检查指导,同时也促使我们总结‘双减’政策实施两年来取得的经验、反思存在的不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受访中回顾,徐州市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同时,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全市“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推进会,作出详细工作部署。市政府教育督导委连续两年将“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纳入县级政府履职考核。
2022年5月,徐州市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颁布实施《徐州市基础教育促进条例》,将“双减”从政策要求提升为法规规定,为工作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全市已建立起“加减乘除”工作体系,即“加”服务,做优有效教育供给;“减”重负,校内校外同向发力;“乘”效益,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除”风险,确保“双减”平稳有序,细化工作目标,紧盯重点区域,划片分区管理。徐州市还发挥社区网格管理优势开展校外机构巡查治理,组建市、县、镇、校四级巡查力量,以“钉钉子”的精神落实“双减”工作各项要求。
校内减负提质齐头并进
“减”只是手段,而政策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厘清教育体系,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与质量。
锚定这一目标,两年来,徐州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彭城好课堂”建设工程。构建基于“学讲方式”、指向核心素养和综合改革的“好课堂”建设体系,树立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做得好”才是好课堂的评价标准;推进基于大概念、大单元、任务驱动、真实情境、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的内涵和品质。树立“六精理念”,开展读课标、说教材、研习题、做课例“四项行动”,连续开展全市教师活动(项目)课程方案设计评比,开展全市学生项目学习成果评比,激励各校优化教学方式,引导教师把精力和心血倾注在课堂上。
为检视教改成效,徐州市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智能巡课,对老师的授课方式、课堂互动程度、学生的听课效率等数据分类收集,让每节课可听可评,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现在作业量少了,形式和内容更丰富,很多都是充满趣味的答题和游戏。孩子不再排斥,会主动完成作业。”小学生家长陈女士欣喜地说。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不断推动课后服务提档升级
鼓楼区多所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个性化课程,以“固本+培优”,开展作业指导;以“必修+选修”,按需提供订单式课程列表;以“兴趣+特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泉山区建立了15个校外科技教育基地,打造“15分钟科技教育圈”,实现了校外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云龙区打造“双减10分钟实践圈”,将学生走出校门约10分钟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纳入课后服务资源……
目前,全市1141所义务教育学校均开展课后服务,参加学生124.71万人,参与教师5.87万人,为8.4万名困难学生减免服务费用。建成125个课后服务校外教育基地,开发艺术、体育、科技、文化等12大类4000余门课程。
在教育部“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线上调查中,徐州市60余万学生及家长参与,满意度均超过97%。在“双减”政策实施两周年之际,省教育厅公布了60个“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典型案例,徐州市10个案例入选,居全省首位。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已显成效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学生的负担是否真轻了,最显而易见的变化也出现在学科类培训市场。
为稳妥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徐州市研制《徐州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十条措施”》,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实行“一机构一专班”包挂,乡镇(社区)网格员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会商上报。银保监部门会同各银行对机构资金异动情况实施“红黄蓝”三级监控,发现一次性支出较大情况,及时向教育部门通报,防止“卷款跑路”。
目前,全市备案的792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注销或转型,被有效压减。
对一些隐形变异学科培训行为,徐州市也始终以“零容忍”态度保持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协调政法、教育、公安、文旅等多部门力量,依托街道社区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将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纳入社区网格化和基层执法范畴。今年暑期以来,全市累计出动1500人次以上,检查培训机构2800余家,查处违规行为100余起,关停无证无照机构29家,通过媒体发布3期违法违规案件。
与此同时,徐州市实施“彭城好爸妈”成长工程,将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及“双减”政策宣传纳入家长教育课程,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不参与、不组织、不支持违规培训。
取得“五少五多五高”丰硕成果
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科学指导下,徐州市的“双减”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
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全市“双减”工作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五少五多五高”:即学生作业少了,精题精课多了,教学质量高了;社会培训少了,育人资源多了,学生综合素质高了;教育焦虑少了,成才路径多了,学生健康指数高了;家长负担少了,亲子陪伴多了,群众满意度高了;校园安全问题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多了,立德树人成效高了。
下一步,徐州市将认真总结两年来的工作,对照中办国办40号文件提出的“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继续保持“双减”工作声势不减、力度不减。全市将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拓展供给渠道,提高服务水平;细化校外培训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完善执法体系,强化校外培训监管执法机构和专门队伍建设,强化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执法效能等,力争“双减”工作各项成效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记者 樊海涛 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