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漫步在新沂市绿美村庄瓦窑镇袁林村,樟树、梧桐、银杏、垂柳,成片绿树映入眼帘,“现在乡村环境好了,我早上晨练,晚上散步,不论看到哪里,心里都舒坦”袁林村村民袁增强看着周围新栽的粉黛告诉记者说。近年来,袁林村依托小马场三面环水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宜居绿美村庄,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围绕村庄道路及河道、空闲地栽植绿化苗木7700余株,新建休闲游园3000平方米,新植千余棵薄壳山核桃、海棠等树木和5000余平方米绿篱,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郁郁葱葱的榉园和银杏林、温馨浪漫的粉黛谷、热情奔放的红叶石楠林,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四季景观。打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乡村宜居环境,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旅游同时,也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省级绿美示范村庄——新沂市瓦窑镇袁林村一景
近年来,新沂市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聚焦“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谁来种?”四个现实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实施“绿色通道、生态河道、农田林网、绿美村庄、添园增绿”五大工程,有效破解造林绿化难题,推动造林工作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实施,引领城市生态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工作深入开展。率先利用“三图”(基本农田分布图、国土“三调”成果图和林地一张图)进行分析对比,提取耕地以外适宜造林空间,开展实地调查,逐一勾绘上图,标注造林相关信息,建立年度造林计划数据库,实现精细化管理,既从源头上避免占用耕地造林行为,又科学充分挖掘造林潜力。编制《新沂市主要绿化树种识别图谱》,指导科学栽种,降低造林绿化栽种和养护成本。创新经营机制,打破地域界限,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承包、租赁、村栽民管、林苗一体化产业合作模式,广泛调动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近5年来新沂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5亿元,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3.3万亩,新建成5个湿地保护小区,增加湿地保护面积约2900公顷,骆马湖(新沂)退圩还湖生态修复一期和骆马湖出入湖河道整治—新沂市窑湾镇水系连通2个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共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36亿余元。创建省级绿美示范村庄49个,栽植珍贵乡土树种2200万株,森林抚育3.7万亩,完善农田林网32.5亩,四旁植树年均100万株,生态用地焕发勃勃生机,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2023年5月,新沂成功举办全省林业现场会,新沂绿化造林独具特色经验和创新做法得到上级领导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同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新沂市以苏北第一名成绩通过省级初审。
新沂骆马湖退圩还湖工程堆泥场植树造林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