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风轻拂徐州大地,秋收画卷渐次展开。一排排玉米枝干上果实沉重地“低下了头”,大豆在玉米的“护卫”下籽粒饱满,长势喜人。
一个不减产 一个额外赚
走进睢宁县岚山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示范区,一列列整齐排布的玉米秆上挂着一个个结实的玉米棒,一串串豆荚像金黄色的“铃铛”一般,个个颗粒饱满,一高一低长势甚是喜人,田地间大豆收割机正忙碌作业抢收大豆。收割、脱粒、装运……田间地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2022年,国家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今年,睢宁县岚山镇陈集村种植大户崔巍的1100多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迎来收获季。“一亩地里,黄豆能收到500多块钱,再加上玉米1400多块钱,两项加在一起,2000块钱出头,经过改作带状种植之后,整体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再加上现在的农机具先进了,对带状种植将来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丰产丰收,大豆变身“金豆豆”。今年徐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为31.2万亩,达到全省种植面积的28.4%,从播种、施肥、植保到收割全过程机械化生产作业,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
“大豆和玉米间作,原理是玉米缩株保密,扩间增光,玉米通过边行效应充分利用光照条件,大豆获得底层光照,二者相互协调生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袁建华告诉记者,玉米和大豆间作,不仅可以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而且还能多收一季豆。
科学创新提产量 农机应用显神通
玉米一穴一粒、大豆一穴两粒,一台播种机,可同时播种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10月9日上午,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办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大豆机械化生产现场示范与交流会在徐州睢宁县岚山镇举行。
“这样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播种机,确实给力!”当播种机缓缓驶过田间,玉米和大豆已经顺利播种在泥土中,专家们俯下身子细细查看田间播种下的种子,大豆和玉米在各自的种植行道内安睡,不由得连连称叹。
“以往,农户们总觉得种植大豆不如种玉米,对扩种大豆存有疑虑。”徐州市睢宁县岚山镇农业农村办杨志告诉记者,在传统的观念中,部分农户出于对大豆收益的顾虑以及大豆连作影响土地肥力的观念,扩大大豆种植难度较大。
近年来,睢宁一直在探索有效途径提升粮食产能,增加有效供给。从去年起,睢宁开始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王集镇也是试点镇之一。据了解,王集镇田河村今年共有3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去年带状复合种植大豆行距是30厘米,带宽是2.3米,种植行间距略窄,用机器收大豆时容易碰伤旁边的玉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田河村对行株距进行了调整,带宽增加到2.7米,便于大豆收割机进入田间作业,进行大豆玉米单独收割。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玉米属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大豆属双子叶豆科植物,两者对水肥光照的需求不同,生长期、成熟期不一致,对播种、植保、收获机械的要求截然不同甚至相反。因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也面临很多农机农艺无法配套的难题。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是要有实用高效的种管收作业机具作为保障,如果没有农机的突破,这项技术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表示,“这两年来,国家对玉米大豆种植生产机械化非常重视。据统计,在2022年全国已经推广符合种植面积是2000万亩,预计到2025年,要推广到5000万亩。所以没有好的机械化来作业的话,将会影响整个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问题。”
2022年,在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支持下,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相关专业针对产业痛点问题进行任务分解,协同攻关。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开发了一整套适用于带状复合种植的耕整地、播种、植保和收获装备,提高了这一模式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和作业效率。
陈巧敏认为,在黄淮海片区,徐州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黄淮海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意义非常广泛,希望在江苏大地上的现场会,能够为东北、江中下游,包括西南片区相似的一些区域做一些示范推广作用。
徐州广电记者:郑子豪 范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