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徐矿集团充分发挥技术、品牌、人才、管理等优势,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了轻资产运营、高级化发展、全球化布局,打响了徐矿品牌。越来越多的徐矿创业者参与其中,你一笔、我一画,绘出绚烂的创业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带一路”上的徐矿追梦者,听他们讲述创业中的“一带一路故事汇”。
葛高楼: 老将稳守“水门关”
孟加拉国·孟巴项目部
“打开排水泵的电动瓦笼,将螺丝刀贴在管路上,靠近细听,只要漏水,就有响声。”在嘈杂的井口看守泵房,孟巴项目部机电工区抽排班班长葛高楼一干就是十多年,练就了一手“听音识患”的绝活,先后获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孟加拉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现代化矿井——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地质条件特殊,含水量大,曾经让许多国外投标商望而却步。徐矿集团承包经营孟巴项目后,葛高楼所在的抽排班就成了集矿井抽风、排水、应急发电等多项工作于一身的要害部门,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矿井2300m³/h的高涌水量和当地电网不稳定的实际,平日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葛高楼主动将自己的宿舍搬到井口辅助房,便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为了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他和工友每天坚持对全矿井的抽排系统巡查一遍,从来不搞“遥控指挥”。从负260延伸到负430水平,从馈电开关到输电控制柜,从高扬程大泵到排水管路,逐一检查,不放过任何疑点,发现问题立即销号处理。
“三期合同能够完成节点计划,‘葛家班’功不可没。”项目部负责人如是说。
张斌:异国他乡创品牌
印度尼西亚·秦发SDE项目部
2021年3月,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成功签约印度尼西亚秦发SDE二矿井筒掘砌工程项目。作为耕耘井巷掘进一线近三十年的老矿建人,张斌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第一批赴印尼创业的开路先锋。
在印度尼西亚,第一家井工矿——秦发SDE二矿井筒掘砌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声誉。作为项目部带头人,张斌不敢有丝毫松懈,团结带领160名工友直面高温多雨、蚊虫纷扰的热带雨林气候,在异常复杂的生产现场摸爬滚打。他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四步质量验收法”,确保施工现场动态达标,实现了印尼SDE项目平稳开局,铸造海外精品工程。
一期工程建设启动以来,项目部积极与业主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邀请甲方代表现场查看施工情况,工程质量得到了矿方多次肯定与赞扬,企业知名度大幅提升。
李长喜:戈壁深处育才忙
新疆·天山矿业公司
新疆,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千百年来,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作为江苏省属实体型能源集团,徐矿集团在全煤行业率先进入新疆创业,在天山南北布局建设煤电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乘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阔步前行,为保障新疆地区能源供应、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叮铃铃......”清晨,苏能天山矿业公司1650大巷,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李班,副井轨道打点信号传输不出去,值班电工查不出事故原因。”正在处理开关故障的运搬工区机电维护班长李长喜,立即赶到现场,很快发现有一股信号线短路,随即调整,信号贯通,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扎根煤海机电战线30多年,李长喜把井下运输系统节点图、信号检测及运算电路图等海量图纸全部牢牢映入脑海。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他启动大脑“云数据”,总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班后时间,李长喜总会将开关电器、智能设备搬上讲台,把电器设备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给班里年轻的徒弟讲工作原理、识图技巧。同时,他还根据大家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做训练方案,使徒弟少走弯路,快速成才。多年来,李长喜先后培养了30多名优秀机电维护员。带出的徒弟们分别被公司调配到采掘等单位,成为了电气维护专业的“大拿”。
温纪芳:拓出发展新天地
陕西·郭家河煤业公司
陕西,“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枢纽点。徐矿集团在陕西先后投资130多亿元建设了煤矿、煤化工、铁路等煤电路化一体化项目,吸纳劳动力5000多人,在三秦大地上书写了宝贵的“苏陕印记”。
“二盘区是公司的‘饭碗子工程’,无论如何要端稳端牢。”2019年,苏能郭家河煤业公司开拓工区区长温纪芳临危受命,接下二盘区巷道开拓这个难啃的硬骨头。
二盘区是大断面岩巷,地质条件复杂,可开拓工区团队刚成立不到一年,人员缺乏相关开采经验,维护岗位上只有一名成熟的技术人员。温纪芳,这个有着雅致名字的矿山硬汉毫不退缩,咬牙坚守。人员技术水平低,他就没日没夜地守在井下,手把手地示范。
一次,井下掘进机出现故障,他心急如焚,调度配件,协调人员,守在现场一步也不舍得离开。井下的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大家都劝:“区长,你上去歇会儿吧,这儿有我们呢!”都被他拒绝,直到设备恢复正常,他这才上了井。
从来没有白费的功夫,在温纪芳的努力下,开拓工区由“问题团队”变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明星战队”,涌现出了好几位技术能手,以“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实干行动挺起了千米井下的乌金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