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走进城市乡村、工厂田野,记录徐州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绘就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8月起,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徐州频道开设“看见新徐州”栏目,感受彭城热土上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聆听中国式现代化的徐州新实践。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夏末初秋,彭城大地仍是“热气腾腾”。无论是项目现场,还是企业车间,无论是重点工程一线,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置身新沂市产业生产一线,能切身感受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
走进利民化学数控中心,一楼右边是MES智控平台,左边是安全环保智控平台,二楼是DCS智控平台与华为超融合私有云机房,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只需动动手指就可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全方位全流程监管工作,以及生产工艺全过程追溯、生产数据全过程比对分析。
传统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
“我们通过MES系统实施,生产执行环节数据更丰富、可追溯。负责具体车间生产控制的DCS智控平台,还配备了SIS及GDS控制系统,充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升本质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模式,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也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利民化学党委书记许宜伟介绍道。
利民化学作为利民控股旗下五大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内最大的杀菌剂企业之一,也是新沂市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面对环境容量、转型发展压力,如何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该企业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利民化学以智能工厂建设为引领,以数字化赋能为手段,努力向着绿色高端企业迈进,推动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
如今,总投资5亿余元新建的三乙膦酸铝原药技改项目已达产满产,产品供不应求,80%以上出口至欧洲,用于酿酒用葡萄等经济作物杀菌。据了解,该条生产线年产1.2万吨,产能为世界第一。该项目打破了国际跨国公司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和壁垒,已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
利民化学的成功转型,是新沂市在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新沂在科技创新领域也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获批“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单位
4月26日,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名单的通知》,全省共有15个地区入围,新沂成为徐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这一成绩的背后,与新沂近年来的发展定位和努力密不可分。
乘着时代发展的“东风”,新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市委市政府出台“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科创平台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引领性政策文件,深入实施“关键技术攻坚、高新产业提升、创新平台提质、创新生态优化、创新人才集聚”五大行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开创创新引领新沂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新沂连续五年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科技创新工作连续三年在徐州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居各县(市)第一名。
在苏北率先成立科技创新发展委员会
突出“一把手抓创新”,在苏北率先成立科技创新发展委员会,加大科技创新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的权重,全方位构建支撑新沂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
科技投入不断加码,三年来,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7.24亿元,兑现拨付科技类奖励资金1.56亿元,518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2.3亿元,高企享受所得税减免1.72亿元,金额位居徐州各县(市)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明新旭腾水性超纤、新凤鸣、中新特钢、科隆新能源、中清光伏等一批百亿级“链主”企业相继投产达效;企业培育成效显著,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本土主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上市企业3家,数量位居徐州各县(市)第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完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累计放款额度达22亿元,在徐州县级层面设立首家科技支行;科技管理力量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工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学研合作从“协同”走向“深融”
不仅有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新沂在科研平台研发上,也有着一定的资源优势和经验。
在新沂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正在就江苏华信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光致变色膜项目做进一步的研究。目标产品瞄准证件防伪市场,预计年需求量5000万㎡,年销售额将超过20亿元。
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先后服务企业60多家,签订科技开发、服务合同40余项,合同金额累计2800万元。2022年,开发出蓄光亚克力技术,并在新沂实现了成果转化,同时孵化科技型企业4家,有效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研究院获批徐州地区唯一的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项目。
今年6月,江苏师范大学与新沂市举行校地合作暨江苏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孵化项目签约仪式。诚洲环保超细复合材料应用于再生资源的制备技术项目、华信光致变色膜研发项目及汉德森蓄光亚克力产业化项目进行签约。
创新“好路子”挺起发展“硬脊梁”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为江苏在科技创新领域指明了发展方向。
当前,新沂正对标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要求,明确6大工程、24项重点任务,30个技术攻关项目和61个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水平,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全市33家新型研发机构共有在研项目45个;利民、斯尔克等12家企业发布徐州“343”产业发展项目企业技术需求,加强与在徐高校合作力度,揭榜资金达到1205万,全市正在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达75项。
从8月5日中共新沂市委十四届全会公布的数据获悉,今年上半年,新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5亿元,增长9.8%;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32.3亿元,增长37.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5元,增长6.3%,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我们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把科技攻关、创新研发、生产迭代作为重中之重,这是我们转型发展的最大变量、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说。
“千帆竞”引得“势如虹”,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新沂科技创新步履铿锵,正坚定不移走好、走稳、走远创新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改革创新的“新沂模式”已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