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7日徐州讯 “小区太老了,下水管网堵得严重。每到大雨,院子里就有很深的积水,岁数大的出门犯难。”谈起小区多年积水的问题,1997年就入住7号楼的老党员赵淑玲讲道。
矿山社区党委书记孟晓芹为彻底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积水问题,将小区下水管道治理工程列入本年度建设计划。“我们通过协商议事平台围绕实施雨污分流,征集居民建议清单,并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大代表、议政员组团式调研群众意见,经过街道等多方协调,最终决定在入口下坡处、出口西侧增设30米雨水管连接主管,增添下水口,集中汇入淮海西路雨水箱涵。”今年7月,工程顺利竣工,孟晓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近年来,段庄街道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所忧,全面补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2022年11月完成一机厂宿舍老旧小区前期改造,彻底解决路面损坏、飞线充电、道路无照明设施等问题,新建停车位17个、安装17台摄像头。目前,小区17、18、19号楼搬迁加固、修缮工作正在施工,年底老小区面貌将焕然一新,交上一份填满群众幸福笑脸的“满意答卷”。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段庄街道立足民生领域,整合优化“五治融合”模式,坚持问题导向,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注入强大动力。发挥功能性党支部“纺西社区优美居支部”优势,开展老社区“逆生长”计划,依托社区内生式社会组织“美丽家园”自管会平台,牵头组建“微改造家”小组,在链接社会资源补缺的基础上,持续为社区“自”理模式赋能。
段南路设计院内的百米花坛“垃圾场”摇身一变居民的“共享花园”;安装车辆智能识别系统,解决小区停车难题;充分发挥闲置资源优势,将核酸采样亭改造为便民服务“爱心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清洁工人等户外工作者和附近居民提供歇脚地。
民生民事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段庄街道将继续围绕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安排,强化多元融合,为居民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通过采取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服务创新等系列举措,把一件件“急难愁盼”化为“邻里欢睦”,让基层治理有精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