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苏能股份:“一核两极” 新发展格局引领绿色转型
2023-07-20 19:01:00  来源:徐矿集团  
1
听新闻

为深入贯彻国家2030年碳达峰工作部署,苏能股份坚持以低碳循环为关键、以节能减排为根本,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之路,推动产业链提档升级,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全力打造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苏能“新标杆”。

聚焦低碳转型 产业结构绿色化

作为国有能源实体企业,苏能股份坚持以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为重大使命,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鲜明导向,高质量推进“新疆煤电一体化”“蒙电送苏”“陕电送苏”“晋焦入苏”等煤电基地建设和煤炭贸易网络构建,积极发展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力推进高碳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能源结构调整呈现良好态势,已成为省际能源合作重要平台、区外煤电保供重要渠道、能源结构优化重要引擎。

苏能乌拉盖2×100万千瓦项目现场

苏能股份乌拉盖2x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项目是苏蒙两省区首个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总工程量已完成40%,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百万褐煤示范工程。

锡林郭勒苏能白音华2x66万千瓦发电项目

锡林郭勒苏能白音华2x66万千瓦发电项目,是采用煤电一体化运营模式建设的大型坑口火力发电厂,于2023年3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今年5月基础承台浇筑混凝土以来,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苏能新能源数字中心

坚持“内部全面落地、遍及江淮大地、走向全国各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开发并举,不断提升苏能股份可持续发展能力。

苏能股份华美热电公司光伏车棚

苏能股份华美热电公司光伏车棚、屋顶光伏、太阳能充电站等项目均已完成,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风光互补组合发电,新能源产业继续增容增量,打造了新能源绿色转型“示范区”。

截至2023年上半年,完成新能源项目立项45个,总容量245万KW,其中,已建成项目21个、在建项目4个。

聚焦智能高效 生产方式绿色化

坚持“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思路,大力推进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构建矿井智能一体化平台,实现地面“一键启停”的智能化开采,为煤矿绿色开采和优质产能释放提供强劲动能,现已建成2座智能化示范煤矿、10个智能采煤工作面。

2023年2月22日,苏能股份天山矿业公司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达到国家I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标准,成为全国首批、新疆首家智能化示范煤矿。

在陕西建成集本质安全、智能高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于一体的中国煤炭工业首个第四代矿井——苏能股份郭家河煤业公司。

苏能股份张双楼煤矿洗煤厂

苏能股份张双楼煤矿井下设置钻孔水源,将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防尘水使用,供水能力占全矿防尘用水57.5%,在全国首创矿井水循环再利用,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聚焦改革创新 技术体系绿色化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低碳发展战略支撑,大力推进能源技术革命,推进节能改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打造“绿色苏能”。

“绿色闭坑”系列关键技术——针对矿井收缩关闭阶段面临的矿井水害防治、矿井水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等问题展开系统性研究,形成了21项关键技术,实现煤矿安全、科学、绿色关闭和矿井水综合开发利用,为我国东部矿区衰老矿井的绿色、安全闭坑,提供了技术依据、经验借鉴和良好示范。“徐州矿区‘绿色闭坑’技术研究”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累计产生3.18亿元经济效益。

采煤塌陷区治理样本——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煤矿塌陷区华丽变身——国家湿地公园安国湖

资源枯竭矿区质量生态型土地整治关键技术——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土地治理的行业难题,创新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形成了生态型土地复垦整治技术。该技术开发了煤矿区国土资源协调利用评价与规划技术及水土资源多目标利用优化配置方法,创新了煤矿区国土资源协调开发模式。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116篇,成果被编入《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等8项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先后在济宁、淮南等26个矿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掺烧污泥技术——通过低温分段燃烧技术,抑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产生,同时从运输到入炉采取全封闭管理,对湿污泥存储时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负压收集,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每年可处置污泥20万吨,节标煤96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万余吨,实现净利润1400余万元。该技术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鉴定,获长三角三省一市职工创新成果奖、获江苏省煤炭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下一步,苏能股份将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生态优先、节约高效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现代绿色发展体系,全面提升发展方式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一核两极”新发展格局,打造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苏能“新标杆”,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苏能力量。

标签:
责编:徐晓冬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