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特殊的祭奠
2023-05-24 10:07:00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文武 李琳 孟祥  
1
听新闻

徐州响山革命烈士纪念园仿佛是一座定格历史的雕塑公园。

陈文模烈士遗像。

陈南进手持“小脚粽”倾诉亲人对陈文模烈士的思念。

家乡的“小脚粽”摆在了陈文模烈士的墓碑上。

亲人向陈文模烈士敬献鲜花。

5月23日上午,在徐州响山革命烈士纪念园,陈文模烈士亲人前来祭奠。

5月23日10时23分,徐州响山革命烈士纪念园。

陈文模烈士墓前,74岁的陈南进从包里取出亲手包的、从老家带来的“小脚粽”,颤抖地放在墓碑上,放声大哭:“叔叔,我们寻了70年,终于找到您了!”

这是带着家乡记忆与温度的粽子,这是带着亲人找寻与思念的粽子,这是带着烈士父母生前牵挂与嘱托的粽子!

“70年来,我们三代人的心愿终于了了!”陈南进对记者说。

1945年5月,17岁的陈文模着一身新四军戎装,稚嫩地向父母行了军礼,接过母亲和姑妈亲手包的“小脚粽”,还有老家的山芋干、蚕豆,转身踏上从军路。自此,关于他的记忆,永远定格在陈家人的老照片与书信中。

1952年年底,一纸病故革命军人证明书送到陈文模老家——海门县(现为南通市海门区)余东镇土地堂,陈家人抱头痛哭。每到端午,粽叶飘香,陈南进总听到奶奶边包粽子边对父亲念叨:“那年给你二弟带的‘小脚粽’,裹得紧一点,才能放得久一点……”她把对二儿子的思念和泪水包到粽子里。随着泪水的还有奶奶的叮嘱:“你们一定要找到二子葬在哪儿啊!”

为了寻找二弟的墓地,陈南进的父亲一路寻找,从原华东野战医院处打听到可能在徐州,几次来徐,久寻无果,这成为他一生憾事。“1976年奶奶去世,她叮嘱我们一定要找到二伯的墓地。”陈南进的堂弟陈黎明说。寻找的嘱托延续到侄子们的肩上。70 年来,陈家十几口人在徐州等地多次寻找陈文模墓地,始终没有找到。

今年清明节前夕,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启动“我帮烈士寻亲”融媒体公益行动。5月18日下午,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寻亲志愿者联系南通市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同步通过抖音寻人多次推发。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当即展开排查。当日18时15分,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寻找陈文模烈士后人》一文,当地迅速转发。

“陈文模烈士是我的堂叔,生前是南音村人!”19时06分,网友“老兵陈”在网格群内回复。网格员程卫钟、余东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蔡樱立即跟进,最终寻到陈文模烈士亲人。

“谢谢志愿者提供的信息,离别70年,终于找到确切消息,奶奶的心愿终于了了!”5月20日下午,陈南进发来短信。来徐前,他亲手浸糯米、洗粽叶,选了最新鲜的肉,“小脚粽”包得小巧而紧实。

5月23日清晨5时,在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和余东镇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陈南进和亲人一行6人驱车500多公里,分别从海门、无锡奔赴徐州响山革命烈士纪念园祭扫英烈。

一遍遍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陈南进和亲人们含着泪,剥开一粒粒粽子。

70年后,千里之外,家乡的粽子穿过故乡的风雨,裹着故土的思念,终于摆在了亲人的墓前。

英雄之光,照亮“回家”之路。陈文模烈士是“我帮烈士寻亲”融媒体公益行动寻找到的第二位烈士。寻亲的脚步仍在继续,如果您有更多线索,如果您想为寻到亲人的烈士及他们的亲人做些什么,请联系寻亲电话18652268300,英雄的名字我们将永远铭记。

记者 冯耀 王晨牧 摄

标签:
责编:袁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