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农”墨重彩绘“丰”景
2023-05-05 11:38:0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铜山区房村镇菜花喜获丰收。

沿湖农场农民正在对麦苗进行去杂作业。

谷雨已过,田畴一片清香。小麦正抽穗扬花,蔬菜正攒劲生长,半空中无人植保机正在飞防,田野上万名“麦客”即将驾驶农机奔赴全国跨区作业。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种了1800亩,一多半是种子粮。天气回暖,管理要跟上,争取每亩再增收50斤。”在单集镇詹湖村优质稻麦示范片,镇党委书记郭敏介绍,这里通过智能感知、物联网、远程诊断等手段,逐步实现流转4000亩土地智慧化生产,眼下苗情长势喜人。

近年来,徐州市持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力,一个个农业重大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地推进。“今年一季度,全市计划开工项目86个、当年计划投资额82.6亿元,目前已有78个项目开工建设。”徐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松松说。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饱含深情,激励着徐州儿女奋发有为,在广袤田野上更加辛勤耕耘,用智慧和汗水续写丰收的篇章。

粮仓满 产业强

近年来,徐州始终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粮食生产年年抓紧,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

2022年,徐州粮食总产量超百亿斤,连续四年粮食生产超百亿斤。绿色蔬菜产业已在全省率先建成产值超千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徐州作为江苏省农业大市,将发挥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优势,推动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市委农办主任、徐州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浩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徐州市一季接一季,一茬压一茬,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产量实现19连丰。稳住了淮海粮仓,稳了预期,为徐州经济大船破浪前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今年,徐州市将继续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落细粮食生产各项扶持政策,在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作出徐州贡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实现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强化科技支撑,现代农业披上科技战袍。

一粒种,万担粮。入春以来,为了节省小麦良种培育时间,徐州睢宁佳禾农业借用其他机构在海南的试验田进行“加代”,一年两季收获,缩短了代际间隔。“我们去年自主建设了智能人工气候工作室,进一步缩短育种时间,一年可以收获4次,新品种整体培育周期可以节约4年时间,相信这样持续做下去,一定能培育出超高产品种。”佳禾农业李武总经理说。

在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上,高产王徐麦44、徐麦41、徐麦368、徐麦40,江苏保丰集团徐麦919,徐州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徐麦163等6个小麦品种通过审定,将为今年丰产增收作出新贡献。市农科院院长李强介绍说,过去徐州小麦产量能达到亩产500公斤就很不容易了,而现在小麦高产方达到亩产700公斤以上,这中间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2年徐州市农科院选育的徐麦44,创徐州地区高产纪录,亩产达到786.9公斤。甘薯这种耐旱作物,高产田鲜薯亩产超过5000公斤,薯干亩产1.6吨。

在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这里建成了工厂化育秧中心、四情监测中心和烘干中心。“我们的产量高、品质佳,奥秘就藏在管理中。”负责人温文玲打开手机上的“云管家”设置温湿度范围,通过棚内苗情、病情、气候情况监测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对秧苗进行精准管理。

科技已成为现代农业最重要的驱动力。目前,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5.8%,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耦合,数字引擎动能强劲。

——加工业全面提速,乡村产业加快全链条升级。

灌装、充瓶、打塞、贴标、装箱……走进位于东方黎明集团加工车间,蒜香扑面而来。经过多年发展,该集团已形成黑蒜、脱水、复合调味料、腌渍、罐装、保鲜蒜米、口服液七大系列的大蒜全产业链,成功将“一头蒜”做成“一头蒜的朝阳大产业”。董事长张黎明表示:“入春以来,合作蒜农28000户,我们将持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把‘大蒜产业大脑中心’真正建在徐州,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河故道,万亩牛蒡绵延。依托天然资源、农耕文化资源,范楼镇发展起牛蒡特色农业。“不仅研发出牛蒡茶、牛蒡酥等多种产品,让农产品价值提升10倍,还形成集种植、加工、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范楼镇党委书记曹成伟介绍,目前,该镇正加紧中央厨房项目建设,预计投产后将日需500吨蔬菜、300吨动物蛋白,带动3万亩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乡村产业“接二连三”,产业链不断延伸,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市计划开工项目86个,当年计划投资额82.6亿元。其中,稳产保供类项目18个,计划投资额15.7亿元;科技自强类项目5个,计划投资额3.5亿元;数字农业类项目6个,计划投资额1.5亿元;绿色发展类项目4个,计划投资额1.2亿元;产业融合类项目53个,计划投资额60.7亿元。目前已有78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90.7%。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徐州市做好“土特产”文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越来越亮。

农民富 农村美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各地区各部门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加强帮扶,挖掘潜力。数据显示,2022年,徐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10元,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9:1,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在去年面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的情况下,这份成绩单格外沉甸甸。

今年3月,徐州出台《徐州市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提出用产业带就业,就业带增收,扩大农民资产性增收与创新创业增收。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扩大内需,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拓渠道,让农民增收支撑强。

“加工业带动企业用工人数增加,新增就业2000多人,发放工资超亿元。企业投产规模还会扩大,用工人数还会增加。”邳州新河镇润客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壮大产业促增收,今年继续这样干。”睢宁县桃园镇魏洼村党支部书记杨猛说,魏洼村特色种养面积超千亩,种植桑树、绿芥末等品种,今年要讲好农桑文化故事,培育更多合作社,带领乡亲增收。

“做好农业休闲游,信心越来越足。”铜山区迦南之地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朋兴致盎然地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园区的小火车、草场、露天烧烤人潮涌动,让他对做好休闲农业信心倍增。

“每年1.2万名农机手跨省作业,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服务当地百姓,每年跨区作业为全市机手增创收入超6亿元。”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处侯处长介绍说,今年徐州市将继续擦亮“徐州农机铁军”的金字招牌,促进农民增收。

瞄准农业经营增效,徐州市着力写好“土特产”文章,全面实施产业提升行动,推进“农香徐来”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全部收入中占大头。如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根据《徐州市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将开展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县城集聚发展,促进农民就近就业。

——增内力,让农民增收动能足。

“靠技术,种植有前景。我参加了绿色防控、金耳种植等培训,种植优质金耳更有信心,一年可售卖8次,今年将迎来丰收年……”丰县宋楼镇田楼村种植大户王洪波说。

精准培训、技术指导、外出交流……市农业农村局加大乡村产业人才培养,提升他们的致富能力,有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今年徐州市要培养职业农民2.6万人,深入实施“彭城新农人”计划,年内引进各类人才8000人。

——乡村治理不断加强,富口袋更富脑袋。

“春节期间‘我们的中国梦’剧组来到村里演出,平时还有各种节目,看得过瘾。”魏洼村村民张明说。

徐州市推广“马庄经验”,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71.6%,农民群众安全感达98.4%。各地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时代新风。如今,全市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环境好,人气旺,农村更加宜居宜业。

走进棠张镇跃进村,道路宽敞整洁,行道树整齐排列,垃圾分类处理,农家庭院洁净有序。小村庄折射大变化。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厕自然覆盖率超过95%,新增绿美村庄90个,农村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基本得到管控,广袤乡村更美丽。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浩表示,下一步要在巩固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落地。

修通产业路、建好卫生室、连上互联网……农民身边的“关键小事”陆续办成,汇聚成徐州大地城乡巨变。今年徐州市要新建村内道路1000公里,年内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45所,新增甲级村卫生室180个,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快构建,乡亲们看病、上学、办事更方便。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彭城大地,农“墨”重彩,与日俱新。彭城“丰”景,不舍昼夜,与日俱新。

本报记者 孙井贤 摄

本报记者 蔡思祥

标签:徐州市;徐州;计划投资额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