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冯兴振:点燃梦想 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03-29 15:04:00  来源:新华网  
1
听新闻

3月29日,徐矿集团旗下的苏能股份正式挂牌上市交易。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能股份公司董事长冯兴振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徐矿集团的前身徐州利国矿务总局早在1883年就募集商股、发行股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股份制企业。对于今天的徐矿人来说,推动苏能股份上市不仅仅意味着增添高质量发展动能,更象征着一代又一代徐矿人对初心的坚守、对梦想的回归、对圆梦的执着。

精彩观点

问:作为国资旗下主营煤炭矿产和电力能源的大型企业,请您简单介绍苏能股份上市的相关情况和经历?

冯兴振: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苏能股份)是徐矿集团集的煤电核心优质资产,经江苏省国资委批准,由徐矿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于2014年12月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涉及煤炭、电力、煤矿托管等领域。

对于今天的徐矿人来说,推动苏能股份上市不仅仅意味着增添高质量发展动能,更象征着一代又一代徐矿人对初心的坚守、对梦想的回归、对圆梦的执着。徐矿人追逐上市梦的脚步从没停歇过,特别是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几代徐矿人为此奔走努力二十多年,先后两轮启动上市,过程中受煤炭市场、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始终未能如愿。

2017年,徐矿集团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明确提出:“实施苏能股份混改上市,是徐矿集团走向资本市场、建设现代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徐矿几代人的‘上市梦’”。徐矿集团通过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的梦想再次点燃。

新时代的徐矿人以梦为马、踔厉奋发,2018年,苏能股份成为江苏省首批国企混改试点单位;2019年,确定了“混改+上市”的实施路径,明确了资产重组、股权转让、推动上市的“三步走”计划;2020年,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资产重组和审计评估,完成7家战投混改,成为当年江苏省属企业混改“第一单”;2021年,进入首发上市推进阶段,高效率完成上市材料申报;2022年,成功进入中国证监会处于审核状态的沪市主板拟上市企业名单;2023年2月15日《关于核准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正式下发,苏能股份上市核准拿到了批文。

问:近年来,江苏省国资委积极践行“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苏能股份是江苏国企改革后的又一例证,在推进改革尤其是股权改革方面有哪些做法?

冯兴振:作为徐矿集团主业核心优质资产的“集聚地”,苏能股份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重要发展契机和战略工作抓手,用好用足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精耕细作混改上市这片“试验田”,大力推动发展动能变革、体制机制改革、管理方式鼎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一是确定改革路径。2018年,经江苏省发改委批准,苏能股份成为全省首批国企混改试点单位,确定了苏能股份“混改+上市”实施路径:第一步以提高公司独立性、盈利能力、消除同业竞争为目的,实施业务重组;第二步以股权转让方式出让不超过40%的股权,实现股权多元化;第三步抓住资本市场机遇,推动苏能股份上市。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相结合,苏能股份加快不同板块业态资源整合,形成了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的经营机制,提高了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是加快上市进程。自正式启动混改上市工作以来,苏能股份克服多项不利因素,不断刷新煤炭企业首发上市推进速度新纪录,跑出徐矿速度,创出徐矿奇迹。在完成战投引进和混改的基础上,苏能股份2021年3月底完成了上市评审立项工作,9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了苏能股份首发上市申请;2022年12月8日,苏能股份沪市主板上市顺利通过审核;2023年2月15日,苏能股份上市核准拿到了批文。

三是抓实规范管理。规范管理是首发上市的“命门”,关乎上市工作的全局。苏能股份结合上市治理要求,将规范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硬指标”、领导干部“硬约束”。推动法人治理结构持续完善。成立了董事会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安全健康环保五个委员会,增选了独立董事4名,制定了独立董事工作细则,实现了董事会“外大于内”的目标。推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健全。制定了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并对劳动用工进行了重点整改和跟踪督导。推动内控机制持续优化。制定完善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规程等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保证企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构建了符合IPO标准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形成了涵盖“公司章程、议事规则、专项管理制度、具体操作细则”4个层级、近150项具体制度的治理制度体系。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与推进首发上市工作的有机深度融合,苏能股份盘清了家底、明确了权限、守住了风险,提升了管理、锤炼了队伍、树立了形象,各级管理人员合法合规意识进一步增强,内控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未来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问:苏能股份首次募集资金40亿元,其中30亿元拟投入“江苏能源乌拉盖2x1000MW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项目”,请介绍下该项目相关情况?

冯兴振:江苏能源乌拉盖2×1000MW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是苏蒙两省首个重大能源类合作项目,是“锡盟—泰州”±800KV 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重要支撑电源点,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经测算,该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0.89年,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税后内部收益率为9.03%。

锡林郭勒盟地广人稀,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煤电基地。项目建设符合能源流基本格局,符合国家倡导的优先建设坑口大机组的产业政策,变输煤为输电,在满足当地自身用电需求外,可以弥补我国“三华”地区的能源缺口,对于苏蒙两省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苏能股份来说,该项目建成后能够提升自身装机容量,增加收入及利润水平;可以积极融入内蒙古,在提升保障江苏能源安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徐矿在富煤地区的业务版图和发展空间。

问:作为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之一,也是江苏省属唯一的大型“煤电一体化”生产企业,徐矿集团承担着江苏能源安全保障职能。徐矿集团不断探索转型之路,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军,主要做法有哪些?

冯兴振:徐矿集团是一个百年老企业,一个资源枯竭型企业,曾面临产业失续、人员失岗、生态失治等发展之困。

徐矿集团新一任领导班子通过“走访转”汇聚智慧,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产业转型,确定了以煤电化为主体,以盘活人才、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源和开发土地、房产、铁路等有形资源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路径,团结带领四万干部职工,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产业报国、坚守为民情怀,以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行业前列为鲜明导向,以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为最大使命,以融入地方发展为重要责任,稳大局、破困局、开新局,推动企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主要做法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变“关井走人”为“基地再造”。放眼全国谋发展、着眼全省拓布局、跳出徐矿促转型,在国内富煤省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开发布局,“陕煤入苏”“蒙电送苏”“晋焦入苏”“新疆煤电化”和“‘一带一路’能源服务”六大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产业接续难题,新增煤炭产能1210万吨、电力权益装机容量564万千瓦,增幅分别达86%和73%,创出煤炭老工业基地转型样本。

二是变“人员包袱”为“创效财富”。充分发挥百年徐矿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以技术和管理为主的服务外包产业走向国内8个富煤省区及“一带一路”沿线6个国家,拥有项目36个,创收超100亿元、创利超10亿元,安置职工超万人,创出关闭矿井重生样本。

三是变“采煤迹地”为“绿水青山”,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累计投入资金50.77亿元,协同地方政府治理采煤塌陷地22.4万亩,盘活存量土地6236亩,建成一批乡村振兴样板、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创出衰老矿区生态修复样本。

徐矿集团“资源枯竭型矿区转型发展创新技术与模式示范项目”获得我国工业最高奖,即有着工业“奥斯卡”之称的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徐矿老旧矿区改造获评国家发改委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徐矿老矿区转型从行业典型上升为全国典型。

问:近年来,徐矿集团主营收入与煤炭产量继续保持行业较为领先地位,如何整合资源和优势保持行业竞争力、持续做大做强?

冯兴振:未来,徐矿集团将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主责主业不动摇,把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作为核心功能,把推进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任务,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核心目标,着力打造“一核、两链、一体系”现代新型能源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六大能源基地”,推动核心主业稳产高效、营收规模稳健增长、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建设共同富裕国企示范区,争当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具体来说就是坚决做到五个“走在前”:

一是能源保供走在前。高质量建设“六大能源基地”,推进蒙电送苏重点工程—锡盟乌拉盖全国首台百万千瓦褐煤机组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增产保供、增发保供、增量保供、增储保供,夯实保障江苏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二是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着力构建现代新型能源产业体系、现代绿色发展体系、现代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品牌文化体系,形成以“五大体系”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新格局,推动核心主业稳产高效、营收规模稳健增长、效益水平稳步提升。

三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走在前。着力构建“一核、两链、一体系”现代新型能源体系,形成以能源大基地为支撑、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相融合、产业链与供应链相畅通的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走在前。在一流特色理念体系、一流转型发展模式、一流煤矿开采技术、一流企业治理能力、一流“家”文化等方面继续走在行业前列,争创全国标杆。

五是促进共同富裕走在前。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涨工资、提待遇、美环境三件大事,落实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机制,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

标签:
责编:徐晓冬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