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籍演员范明:喝辣汤吃包子,听到拉魂腔,才算回到家乡
2023-01-30 15:06: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我每年春节都回徐州过年。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喝辣汤吃包子,再听一听熟悉的‘拉魂腔’,这才是真正回到了家乡。”1月28日下午,站在云龙湖畔的酒店房间内,戴着红围巾的徐州籍演员范明一脸喜庆侃侃而谈,给家乡父老乡亲送上祝福,不时自动切换到徐州话模式,一如荧屏上一样亲切、幽默。

难忘“家”的味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春节就意味着两个字——“回家”,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范明同样如此。

年前热播的情景喜剧《家有姐妹》大获好评,也让在其中扮演父亲一角的范明对“家”又多了一份理解。

“家就是港湾,能够让人彻底放松下来,身心得到彻底休息。我的老母亲和兄弟都在徐州。母亲患病住院,一直是哥哥和弟弟在床前服侍,我应该回来尽一尽孝道了。”每年春节前,范明都会卸去演员的身份回到家乡徐州,回归到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更多地服务家人、维系亲情。

这段时间,范明不再需要司机和助手的陪伴,经常独自驾车行驶在家乡的大街小巷,看着时常出现在梦中的云龙湖、钟鼓楼、故黄河,听着广播里的徐州话和徐州资讯,儿时的记忆一点点涌上心头。

最快乐的时光当然是与亲朋好友团聚。生活中的范明和舞台上一样自信开朗,到哪里都给大家带来快乐。“有的演员私底下是社恐,我跟他们不一样,我还有点‘社交过剩’!”范明大笑着调侃自己:“我这个人怕冷场,最会‘勾人话’。不管是跟同学、战友还是长辈在一起,我都能保持热情,找到话题,激发、点燃他们的话题,也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东西。”

自从1985年当兵入伍离开徐州,30多年来为了事业走南闯北,范明最怀念的就是家乡的辣汤包子、地锅鸡和黑咸菜,“我只有吃家乡的包子是不蘸醋的,每次都是泡在辣汤里再就点黑咸菜,真恣!即使是住在酒店,我每天的早餐也都是一碗打上蛋花的辣汤,再煎三个包子。这家酒店没有黑咸菜,我特地找到一家饭店打包了一份。”

儿时的习惯、家的味道已经刻在了基因里,一如对故乡的浓浓眷恋,永远无法改变。

愿为家乡代言

“我是地地道道徐州人。”范明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令他难忘的不仅是家乡的美食,还有融进血液中的徐州文化。

传统文化,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浓浓乡愁。

听着梆子戏、柳琴戏长大的范明,每年回到徐州都会打听哪里有演出,想方设法看上一场;遇到捏面人的,也总会习惯性地买上一个;在他的酒店房间里,摆放着“徐州老八样”等传统点心。

让范明欣慰的是,今天依旧可以看到、听到、尝到这些徐州传统技艺,“这几年我也了解到,有的传统美食比如煎饼做成了产业,有的传统技艺像唢呐吹成了网红。徐州在发掘、整理、弘扬、传承文化这方面做得很好。”

听说徐报集团发起 “寻访散落徐州的民间艺术”融媒体行动,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媒体担当,范明更是振奋。他表示,让徐州人跟随徐报记者的脚步一起发掘民间艺术新的活力,探寻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精神之源、艺术之美、力量之基,非常值得期待。

文化底蕴是决定一个演员可以站多高、走多远的关键因素。范明没有系统学过表演,不是科班出身,凭借天赋和努力成长为了国家一级演员、导演,除了家乡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多是靠自身的摸索、琢磨、积累、观察。

对于很多年轻人希望成为明星、网红,范明坦言,“无论做什么职业,都需要专业的学习和对职业的真诚。如今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绽放自己,但网红到最后拼的也是文化底蕴和走心程度。要想出人头地,不能光凭天分,更要看个人付出。”

每年春节回徐州,家乡的点滴变化范明都看到了眼里。看着窗外一湖碧水游船点点,范明语气中又多了几分自豪与期待:“徐州人一直很努力,一直热爱生活,民风民俗保持得很好。作为全国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未来可期,我愿意为家乡代言,为徐州鼓劲!”

记者 吴云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