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徐矿集团老旧矿区改造项目名列其中。
徐矿集团是一个具有140年煤炭开采历史的省属能源集团,本部先后关闭16对矿井,大量配套服务资产出现闲置。后煤矿时代,如何促进存量盘活和增量拓展的良性互动,破解产业失续、人员失岗、环境失治的行业难题,迈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成为摆在百年徐矿面前的时代之问。
徐矿所属的庞庄矿区由“矿关业衰”到“业兴家旺”的蝶变,折射出以“满眼都是资源”的经营理念盘活存量资产的实践探索,浓缩了徐矿盘活存量资产、推动转型发展的探索历程。
国家发改委认为该项目作为矿区转型的典范案例,成功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一定可复制性,为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样本。这一成果标志着徐矿老矿区转型从行业典型上升为全国典范,体现了国家对徐矿老旧矿区转型取得的经验与成效的充分肯定。
老旧矿区蝶变
庞庄矿区处于闲置或低效运转的土地2472亩、各类房产232幢、铁路专用线22.6公里、6KV以上变电所7座、电网30.7公里,逾万亩采煤塌陷地待治理……曾经的矿区资源枯竭,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大量为生产配套服务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
曾经的庞庄老旧矿区面对老旧矿区现状,徐矿集团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将存量资源上升为战略资源、成为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的两翼之一,旗帜鲜明提出了“满眼都是资源”经营理念,加快推动存量资源盘活,书写了关停矿井存量资产规范管理、统筹开发、高效盘活的新篇章,实现了老旧矿区蝶变重生,把“五强”新徐矿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精心绘制成“工笔画”。
目前,徐矿所属的庞庄矿区着力推进土地、房产、铁路、电网等多要素资源综合开发,盘活闲置土地投资建设居民小区,定向安置2474户矿区住户;2021年新增铁路运量16.2万吨,同比增长近3.7倍;华美热电公司装机容量增至2×350兆瓦;在采煤塌陷区上建成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出了衰老矿区生态修复样本,成为全国挖掘闲置低效资产价值的绝佳案例。
在庞庄矿区存量资产开发的实践中,徐矿集团依托士地、电力等既有资源,广泛寻求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先后建设了夹河文教产业园、淮海大数据产业园,取得较好成效。目前该模式在徐矿集团内部得到推广复制。已关停的旗山煤矿联合宿迁市海纳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共建教育产业园,盘活323亩闲置土地、3.5万平方米房产。
存量资源生“金”
徐矿集团牢固摆脱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用乐观的心态塑造科学资产观,积极推进资产盘活与产业升级有机结合,引领能源主业向清洁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利用原庞庄井存量土地建设的江苏华美热电公司,不仅依托其高于省内同类型机组的运营质量创出佳绩,还通过落地淮海大数据中心、分布式光伏等关联项目,反向带动零星土地、铁路专用线等存量资源的进一步盘活。
同时,华美热电公司实施“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风光互补”等光伏项目。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
转型的脚步没有停止,新的变革还在加速推进。告别煤炭经济后如何发展?淮海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武家龙对此最有发言权。武家龙原本是庞庄煤矿的工人,矿井关闭后转岗为电厂的热控工人,淮海大数据中心成立后,又成为网络技术人员,从千米井下走上了“云端”。“这些年我由‘黑’到‘白’,又由‘白’到‘绿’,见证了徐矿集团乃至徐州的转型发展。”武家龙说。
淮海大数据中心是徐矿集团在大数据产业方面的有益尝试。徐矿集团充分利用华美热电公司既有蒸汽、电力和土地资源,建成淮海大数据中心,为徐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及淮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数据存储、灾备、计算、分析等信息化服务。
采煤迹地复“绿”
走进徐州城区西北部的“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宽阔的湖面、摇曳的小船、生机盎然的绿植……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这片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前身,却是采煤塌陷区。长期以来区域内坑塘遍布、荒草丛生、村庄塌陷,形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徐矿集团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治理庞庄矿区采煤塌陷地,运用挖湖引水、土地塑形、景观再造等措施成功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九里湖湿地公园,提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
坚持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强化“三为”导向,展现国企担当,是徐矿集团在存量资产盘活实践中的鲜明特征。
徐矿集团厚植为民情怀,投资建设华美和园小区,定向安置2474户矿区住户,成为徐州市棚改工程的亮点;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高水准安置庞庄矿区压煤村庄,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发展地方、贡献地方”,徐矿集团积极践行国企责任担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徐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