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十来天,有“苏轼文化口袋公园”之称的2022年徐州市城建重点工程———银湖小区东侧口袋公园项目就将全面竣工。届时,这片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狭长地块将通过文化深度融合的方式,展现“我为群众办实事”初心之延续。
狭长地块原状
苏轼文化口袋公园地块位于苏堤南路西侧,云龙公园以南,万豪酒店以北,银湖小区东墙外,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230米、平均宽度约6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改造前,该地块内植被稀疏,绿化状况不是很好,苗木搭配的景观效果也较差,乔木长势欠佳,花灌木缺失严重,草皮也多有缺失;墙面破旧,花坛贴砖脱落不少;绿地内有一座信号塔,多处电线杆。
“苗木搭配景观效果较差是对这块边角地改造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片区域老百姓不能用。200多米长的区域绿化功能太单一,其中没有园路,没有休息休闲的地方,市民无法散步其中。”泉山区城管局园林工程科丁琳艳介绍,该地块虽然狭长、隐蔽且面积不大,但位置非常重要,距离云龙山、云龙湖、云龙公园都很近,处在城市景观带上,可以说是城市景观带的短板所在。
“为了给附近居民提供美观雅致的休闲环境,给城市景观带短板补强,银湖小区东侧口袋公园项目被列为2022年市城建重点工程实施项目。因为地块地处苏堤南路,所以决定打造苏轼文化口袋公园。”丁琳艳介绍,苏轼文化口袋公园10月1日开始进场建设,现在已完成工程量的70%。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银湖小区东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技术人员检测并和设计师沟通,在充分考虑小区居民及公园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决定建设以人为本,施工进程中增加小区围墙重建工程,所以建设工期有所顺延,预计本月底全面竣工。
文化深度融合
既然有“苏轼文化口袋公园”之称,那么银湖小区东侧口袋公园将如何体现苏轼文化的?
“我们精心打造的这处‘苏轼文化口袋公园’,可不是简单、生硬地植入苏轼文化,而是要通过改造对苏轼文化进行深度地融入、展示和结合。不仅要让老百姓了解苏轼,了解苏堤,了解苏轼抗洪的故事,还要让老百姓知道‘苏轼文化口袋公园’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新时代的延续。”
丁琳艳说,一千年前,徐州太守苏轼面对黄河决堤,拿出壮士断腕之气概,登城墙之高处而疾呼出“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的铿锵话语,彰显了当年徐州城“父母官”的责任与担当。
一千年前,苏轼抱着“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的决心,誓与徐州共存亡,和军民一起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军民的共同抵御下,终于战胜洪水,徐州转危为安,全城民众欢声雷动。
“古为今用,苏轼筑堤抗洪的故事,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新时代的延续。苏轼筑堤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和当地军民共同努力的成就。一千年前是如此,新时代亦是如此,新时代的建设更需要这种精神。”
丁琳艳介绍,建设中,他们会在银湖小区东墙拐角处设置景墙,景墙平面形体为篆书的“水”字。景墙会对苏轼筑堤抗洪故事进行图文展现,展现各级政府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继续和发展。让文化深度融合,就是对自己的激励,就是为民办实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口袋公园亮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次改造设计目标包括增加城市品位,景观书写徐州人文历史;亮丽城市风景,连接云龙公园至云龙湖的立面景观;城市老小区周边绿化更新,改善人居环境。
设计以中式及新中式两种相近风格进行表现,绘画东方文化之美,回忆徐州的苏轼印象,体会精致小游园的情趣。结合银湖小区围墙特点,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景观节点,建设苏轼主题的景观小品、文化景墙、雕塑、休闲座椅、特色铺装等,并结合徐州气候特点栽植绿化植被,提升景观效果,打造特色主题小游园。
因为银湖小区东围墙为折线形围墙,所以建设了7个区域,分别是竹石园、苏轼治水雕塑、翠微亭、观赏景墙、翠园、苏堤文化墙、休闲空间。
苏轼治水雕塑为整石材质,高3.6 米,相貌因筑堤抗洪劳累而“颧骨高耸,两颊清瘦”,但依旧“紫瞳奕奕双眉垂”,右手持一把古代挖运泥土的用具“畚锸”。
文化墙设置黄铜板工艺浅浮雕壁画6块,分别是《清代徐州地图》《稳定民心 劝众回城》《劝说禁军 共同抗洪》《洪水来袭 千人筑堤》《出谋划策 共议治水》《表彰奖励 再筑苏堤》,壁画尺寸0.7米高、1米宽。
乔木包括造型五针松、银杏、朴树、枇杷、红枫、日本晚樱、丹桂、海桐球等,灌木及地被包括紫竹、洒金珊瑚、金森女贞、南天竹、银叶菊、佛甲草等。
绿地内信号塔和电线杆用绿植围挡,公园内照明系统均为庭院太阳能灯。
记者 陆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