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这座汉墓登上央视 考古中遇到盗抢
2022-11-30 15:26:00  来源:都市晨报  
1
听新闻

午夜电话铃骤响,“工地被抢,已报警了。”时隔16年,回忆起曾经发生在徐州黑头山汉墓考古工地上的一幕,参与此项考古的亲历人依然心有余悸。

11月25日、26日晚,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分上下两集,播出了纪录片《徐州黑头山汉墓》,讲述黑头山汉墓考古诸多刷新历史的重大发现,也展现了考古工作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惊险。

徐州黑头山上究竟发生过什么?考古人员在这处汉墓中得到了哪些不寻常的收获?11月27日,记者采访了当年的考古项目参与者,跟着考古人的思绪,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探秘之旅。

猖獗盗墓

止于第五层封石

2006年6月的一个深夜,徐州东郊上甸子村一片宁静。突然,村外黑头山的方向传来爆炸声,让山脚下的住户感受到大地的轻微震动。

黑头山平常无奇,平时偶有种庄稼的、放羊的和小孩子们上去,村外人很少光顾。深更半夜为什么突然传出巨响?天刚亮,好奇的村民便上山探个究竟。

巡山中,一位村民被脚下的树枝绊了个踉跄,拨开树枝,竟然露出一个深不见底的盗洞。有人盗墓?警觉的村民立刻报案。

消息转到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后,考古队员吕健和刘尊志当天上午就坐公交车赶去。“山路很窄,从山坡底下到山腰大概要七八分钟的样子。”现为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副教授的吕健回忆,“大家反反复复在山上兜圈子寻找,村民在早上看到的盗洞竟然不见了。”

是村民花眼了,还是盗洞被回填了?夜幕临近,考古人员还在坚持,打着手电筒在山上一步一步地毯式搜寻,终于发现了用树枝隐藏的盗洞。清理掉树枝,一个椭圆形、仅容一人进出的洞口赫然在目,达6米之深。

这么深的盗洞,挖洞产生的土到哪里去了?经过考古人员四处勘查,原来,大家之所以没有轻易发现盗洞,是因为盗墓者心思缜密地将挖出的土,用蛇皮袋运到至少100米外的地方,找些凹坑或松树底下,将土倒出来摊平了。

然而,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手的眼睛。“墓葬填土也叫花土,颜色质地混杂,有时还会夹杂着防潮的膏泥。虽然盗墓者将这些土伪装起来,但在考古人眼中,还是能够识别出来的。”吕健说。

盗洞决非一两天可挖出,分析村民夜里听到的爆炸声,考古人员推测爆炸可能来自盗洞中。

6月的徐州,天气炎热,山上蚊虫肆虐。考古人员全然不顾,毅然腰系安全绳,下到洞中,过程中,看到了新鲜的碎石碴口,这是墓葬上方设置的封石。再往下,竟然还有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封石,目测每块封石都有50公斤重,并残留着黑色的炸药痕迹。

失望之际,洞内的第五层封石稳稳接住了考古人员的双腿。万幸,处心积虑的盗墓者被挡在了第五道屏障前。

有惊无险

考古中遇到盗抢

考古人员根据层层防盗封石分析,黑头山的盗洞之下,大概率是西汉时期的石坑竖穴墓,而且墓主人级别不低。

徐州博物馆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清理发现,竖穴墓道的夯土间共置有五层封石,一、二、四层为不规则块石,第三和第五层为石板,分两排共12块。

为了考古发掘安全,考古人员找来附近村民24小时值班守护。6月27日这晚,上甸村王世杰和苗怀云像往常一样值班,睡在洞口前的帐篷里。午夜12点,树林中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有4个彪形大汉突然把俺俩围住,让我们不要动,我们被吓蒙了。”十几年过去,讲起这一幕,村民王世杰仍唏嘘不已,“来人有十几个,有几人下到墓中,叮叮当当砸着墓中石板。我趁他们忙着盗墓,打倒一人,但其他三人立刻把我按在白芋沟里打。这时,苗怀云猛地起身,跑下山去。”跑下山的苗怀云鞋都没穿,哆嗦着向村民借电话报了警。山上的盗墓人见事情败露,只好作鸟兽散。

当夜,时任徐州博物馆馆长的李银德在家中听到电话铃响,本能地头皮发麻:“就怕夜里12点以后有电话来,那一定是出事了。”他分析,考古人员清理盗洞时,盗墓者可能就夹杂在看热闹的人群中,看第五层石板就要打开,挑这个时候突然袭击,想将墓室洗劫一空。警方很快包围了周边要道口,然而很遗憾没有破案。令人敬佩的是,两位村民的忠于职守和勇敢反抗,阻止了盗墓贼的进一步行动。有村民回忆,这伙人之前利用春节放鞭炮掩盖炸石头声音,至少“光临”黑头山5次。

“汉代的徐州作为诸侯王国的都城近400年,王者葬山腹,富贵者葬山巅,平民葬山坡平畴。”李银德介绍,“可以说,徐州周围无山没有墓、无地没有冢,但因山多林密,便于隐匿,始终都是盗墓者觊觎的目标,保护汉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穿越时空

寻常器物有烟火

加强安保后,考古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清理工作小心翼翼地探向泥土深处。距离墓葬约120米处,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个陪葬坑。

黑头山汉墓南北长4.25米、东西宽3.05米、深8.3米,为夫妻合葬墓,出土有玉印、玉璧、陶俑、铁戟、染炉、六博棋等100多件文物。

墓中出土的男立俑高15厘米左右,头发后拢反贴于脑后。女立俑较男俑稍矮小,头发后拢下垂至肩部上挽打结。这批陶俑无论男女,都身着双层右衽衣,双手于袖内拱于腹前,衣领处偶见彩绘痕迹,个个都是现今流行的“锥子脸”。这些陶俑如今被展陈在徐州博物馆的俑秀凝华厅中。

黑头山汉墓出土的青铜染炉,为徐州地区首次发现。染炉由炉和染杯组成,炉身为长方形,炉壁及炉底有长条形箅孔,用以燃烧木炭,其上染杯为盛放调味品所用。“染”的本义为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将烤好的白肉蘸上耳杯中咕嘟开的酱料,染炉堪称汉代版“火锅神器”。

墓主是谁?

八枚印章亮身份

考古人员将黑头山汉墓判定为西汉早期,墓主人身份极为尊贵。

值得一提的是,黑头山汉墓出土了8枚印章,其中,“刘慎”“臣慎”印章6枚,为男墓主人私印,“东宫府印”为墓主官印,1枚双面印为“萧真”“平阳君印”的印章为女性墓主所用,平阳君为萧真的封号。

在吕健、耿建军执笔的《江苏徐州黑头山西汉刘慎墓发掘简报》中,还介绍了两套骨质六博棋。六博棋在汉墓考古中较为常见,棋子一般为12枚,每人6枚,棋子上通常没有发现文字,但黑头山汉墓出土的棋子,有一方的6枚棋子上阴刻有字,分别为“青龙”“小岁”“德”“皇德”“司陈”“白虎”,为解释六博棋的行棋方法提供了珍贵线索,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带字棋子,与西汉时期的式占相关,并非六博所用。

研究汉印多年的吕健介绍:“东宫通常指太子或皇(王)太后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东宫,并不是汉代首都长安的东宫,而应是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封国楚国的国都彭城的东宫。刘慎虽然与山东的汉代高密王同名,但其葬制达不到王级规格。鉴于汉代重名者时有发生,刘慎当为负责楚国东宫财务的官员,西汉楚国刘氏宗室成员。”

记者 张瑾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