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8日徐州讯 11月27日,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沙塘村的徐州市拓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大棚里散发出浓郁的香甜味道,放眼望去,满目青翠,绿叶丛中点点红,一颗颗鲜艳娇嫩的草莓让人口齿生津,心生甜蜜。
今年27岁的公司负责人、沙塘村村民刘鹏是一名“90后”,因为从小对土地的热爱,对种植的喜欢,促使他毅然决然返乡创业,执意回家发展甜蜜的事业,成立农业公司,做起了“新农人”,让“莓”好产业转化成共富经济,吸引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莓创客”行列。
的确,年轻人的回归,源于质朴的土地情结,也有在土地上干事创业致富理想的驱动,他们的创业之路正和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做给群众看,带着村民干。2016年大学毕业,刘鹏满怀希望地回到家里,回到家乡熟悉土地上,决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当他把想法告诉父母时,他们极力反对:哪有这么年轻就在家里种地的。家人朋友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在家种地。无奈之下,刘鹏外出选择了与他人合伙从事全屋定制行业,从一个月的成交额10万到20万,最辉煌的时刻做到了80万,单值越来越大,接触的人群也越来越广。然而,刘鹏发现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太大,于是,回乡创业的想法再次萌动,并且愈发强烈,最终还是理想战胜了现实。回到家里,刘鹏并没有着急从事农业,而是每天都在学习农业技术先进的思想和营销策略。沙塘村半砂半淤的两合土,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宜草莓生长,依据这一土壤检测结果,最终定位种植草莓是可行的。他找到徐州市专业的管理团队,学习最新的草莓种植技术、产业资讯等,团队中有好多是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毕业的,有了他们的加持,刘鹏确定培育绿色环保高品质草莓的信心更足了。今年6月份,在村里的帮助下,刘鹏流转了60亩地,搭建起24个内控8米的钢架大棚,蒙二层塑料布,采用棚上水增温技术,耐零下14度低温,能够更好地确保寒冷天气时草莓的生长,培育起诱人的三大草莓品种:口感酸酸甜甜的宁玉草莓和红颜草莓以及口感甜中带点酸、有淡淡的奶香味儿的章姬草莓(俗称奶油草莓)。
大棚种草莓,蜜蜂来“打工”。采用蜜蜂授粉及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勤劳的小蜜蜂落户24个草莓大棚中,蜜蜂根据棚内的温度、湿度,在最佳授粉期授粉。“蜜蜂授粉,不仅提高了坐果率和果形圆满度,还降低了畸形率,草莓个头均匀、甜蜜度高、卖相好,果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据介绍,园区杜绝使用果实膨大剂、增甜剂等系列激素产品,目标直指绿色环保高品质草莓,让每一个果实都拥有香甜软糯的口感。“从开花到结果坚决不用药,使用绝对安全的叶面肥、纯大豆发酵肥,后期用氨基酸水溶肥,还有甘蔗糖益生菌,让草莓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较高的甜度。”刘鹏说。
草莓园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种植期间带动25名村民务工增收,地里不断续,天天有活干,一天工作8小时,不耽误照顾家里。冬至前后,草莓丰收季,大家忙得热火朝天,采摘、分拣、装箱,每个棚头都摆满了红彤彤的果实,映照出红火日子。
“冷棚种植完全够了,一亩地投入2万多块钱,这个投资是农户可以接受的,亩均8000棵草莓,亩产达5000到6000斤,从11月初采摘持续到来年5月底,采摘时间能达七八个月,一茬接着一茬,产量是很高的,刚上市时价格稳定在每斤20元,亩收益保证在6万块钱没问题,收入比较可观。现在有的村民已经开始在卡棚了,我这里计划明年再增加20多亩地,扩展到大约40个棚的样子,预计来年全村可达到七八十亩地到100亩地,实现草莓产业种植规模翻倍。”刘鹏信心满满地说。
踔厉奋发新时代,共同富裕花正开。在地头简易的活动板房接待室的桌子上,一张纸的抬头处,写有“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八个大字,这是刘鹏早些时候写就的,也正是他返乡创业的初心。“其实我更倾向于年轻人回村,种草莓不挑人,不分年龄大小,不是说年龄大就不能种,只要你肯去学都可以种,大家共同致富!”说这话时,刘鹏眼里闪光,语气坚定。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领悟,让他更加增强了扎根农业的信心。
“让想种田的人来种田,让会种田的人能挣钱。村里坚定产业发展强村富民信心,激励年轻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人生价值,通过产业引领带动群众致富,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沙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光说。如今,传统的沙塘韭黄早已声名远播,沙塘西瓜种植发展“甜”稳,再加上新兴的草莓产业,“一村三品,三产鼎力”的格局正在形成,活力不断涌动,群众的产业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黄全智)